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37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紫砂壶有质检证书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1 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ZT一篇好文:
问砂考工不求名

评说徐州紫砂市场的新现象

震惊世界的金融狂飙,似乎并没有改变紫砂壶温馨的笑容,徐州市场只是出现了“从来没有”的新情况。
问砂,讲求紫砂砂料的状况,似从来没有今天认真。选一把壶,自己看,请老手来品,“砂不理想不掏钱”。
考工,每壶必问,是何工?全手工?半手工?模具活?不弄明白,再称心的壶也不拿。
不问名,这和过去拿起壶,先看是谁做的大不一样。不问是谁做的,买了壶,也不像过去“没有证书不买”。于是,许多名气不大的艺人的作品,不仅好销,且价格也看好。
这是自2002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新现象,甚至是徐州6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紫砂热,从香港的紫砂展览到台湾的紫砂狂飙,热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其后,紫砂冷却了近十年,到2002年内地慢慢兴起了开放以来的“第二次紫砂热”,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热10年,冷十年,又已热了8年,真是否定之否定,值得深思、值得研究。
常言道“见微知著”。从徐州的一个点,从市场的一片波,能看到点什么?
历史是什么?正是这一个点、一片波连接而成的时间线。如是看,60年来徐州茶人、壶友对紫砂的认知有两大段,前三十年,近三十年。近三十年,又是启蒙的十几年、普及的七八年,提高的八九年。当前是提高期的关键年。
改革开放前,紫砂壶的命运和人们对它的认知是平衡的。那时紫砂壶作为日用陶器是归于徐州“杂品公司”经营的,同瓦缸瓦盆、扫帚拖把并足堆放在横七竖八的店堂里。我于1974年买的“鱼化龙壶”,就是在我家门前牌楼市场的杂品店里买的。那时人们买紫砂壶,如同家庭主妇买个醋坛子一样,许多人还有把紫砂壶当作盐罐子。如果作点历史的比较,我以为那三十年紫砂壶的社会形象,还不如民国初期的二三十年代在社会上的影响大。
伴着盛世走来的脚步,紫砂壶才神奇地改变着命运。
1979年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敏感地感到改革开放春天的意义。他来宜兴考察、选壶,接着在香港举办展览,轰动香港,震动台湾,并奇迹般的烧热了台湾。台湾热得快、飚得猛,夹杂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冰雹,紫砂热也冷得奇,冷得令人心寒。台湾紫砂热的一热一冷,对于内地、对于徐州来说是一段历史性的“启蒙运动”:嗬,小小的紫砂壶还有这样的魅力,还有这样的价值,还有那么大的潜能,还能做那么大的生意------
香港、台湾的紫砂热与冷,给内地人以启迪,正赶上有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的审美兴趣的高涨,那高涨的标志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家居装修热潮。紫砂在台湾冷下来了,宜兴的紫砂价格也理智的回归了,受到紫砂启蒙教育的人们,开始以审美的眼光去看紫砂壶、学习、探寻,甚至于先买一些体验一下,给装饰一些的书房增加一点茶文化的气息。
普及源于启蒙,普及又赶上了家庭装饰热,内地人买紫砂壶似有增加的态势,只是尝试性的罢了,所以宜兴紫砂人冷得并不艰难,更何况在台湾的紫砂热中许多人都发了大小不等的财。于是,对于引发台湾“无尽伤痛”的内因并不作认真的思索,一股脑儿地把责任都推给了亚洲金融风暴。
从去年兴起的国际金融风暴,其广度、深度、强度,都远远强于亚洲金融风暴,但紫砂壶在风暴中依然给人“西施”的微笑,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么可以说徐州紫砂市场出现的60年来从来未有的“问砂考工不求名”的现象,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变化。
紫砂普及到提高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资讯的发达。紫砂论著层出不穷、紫砂网络风起云涌,为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人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方便,但那观念不一的说法,告诉人们丰富多彩的紫砂知识的同时,也给了令人伤感的信息,如什么全手工、半手工、模具,且是进口模具,又如什么加料、加化工料,更还有什么“代工、枪手”等等,并在网上引发了制壶人、爱壶人的询问、咨询、探问,其中还有国家重要媒体的记者参与,十几年来这种咨询声、指责声、探讨声,波涛起伏,时高时低,从未间断。
今年以来,似乎明显地沉静下来。
为什么?我以为国家新定的“紫砂工艺标准”的公布和实施,是个关键点。国家为什么立法?是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为紫砂立法亦是如此。
例如,紫砂泥确有加料现象,紫砂专家们一会说是壶商造的谣,一会说有也无害。现在“国标”说了,紫砂泥的有害物质不准超标。这就说明紫砂泥作为矿产,自身就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要严格检测不能超标,那么对于加料现象就更需如此。哪来得别人一说就有就无的,都是宜兴紫砂人“自作自说”的。国家已有标准,买壶人“重砂、问砂”,甚至提出制壶人“你要拿出质检报告来!”,就成为很自然的现象,何须争论!
“国标”中对拍打镶接的传统技艺也作了规定,紫砂壶必须是应用传统技艺的作品。你不用传统技艺,我也可以买,但我明白“你的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紫砂壶”,我不能以那样的壶价去买壶。所以,现在有的紫砂专家又开始忽悠人了“你不要盲目追求什么工!”,但在“国标”面前你的“忽悠力”还能有多大?壶友会按照小平说的“不争论”来办,我哪有闲时间与你扯谈,我按“国标”选壶就是了。
问砂、考工,又有了“不追名”。名人、名作,本来少。紫砂的名人、名作的“突然丰富”,一是职称“烂了”,都有了“职称”,也等于没有了“职称”。二是有了职称,尤其是有了高职称的人,做壶的越来越少,代工的、枪手的作品愈来愈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中国书画界有“垃圾作品”之说,那些“代工货、枪手作”,对于雇佣者的职称而言,这些令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作品,应属于“垃圾货”的范畴。爱壶人水平再高,对于各自的本业来说都是业余爱好、是副业,与其花大功夫钻研紫砂壶还可能买来个“赝品”,何必去追“名家”!毕竟不是买古董,买新的紫砂壶面对面受坑,不是太不理智了吗?
哲人曾言,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复杂的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徐州紫砂市场在金融风暴中出现的新气象,是对把台湾紫砂热冷下去归罪于亚洲金融风暴历史观的否定,是对紫砂从普及到提高期所探讨的问题,因“国标”的实施而引发的观念的终结,这是我对“问砂考工不追名”现象思考的一点心得。
徐州的一个点、紫砂市场的一片波,值得人们探讨、深思。我作“抛砖”,但求“玉言”。

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杨世明
2#
发表于 2009-9-21 03:00 | 只看该作者
台灣最大問題.還是歸咎於仿
高仿低仿早仿後仿.仿的一榻壺途
為的就是財.暴利所致
真品利潤低.仿品價奇高
十五年前八杯紅泥水平真品價台幣30000~35000
現在一萬台幣買得到~~~~真暈
看看現在網路亂象.高仿品多當真~~~~更暈
台灣的確玩死很多人
相信將來內地會更多
這是一個大洗牌的時機.真相定有分明的一天
那時.能玩會玩的也就固定下
財力與經驗 終能論出壺經來
樓主好文   貼切
3#
发表于 2009-9-21 03:4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说到底,台湾人玩壶把价格玩上去了,听说当时炒作普洱的也是台湾人?
4#
发表于 2009-9-21 08:42 | 只看该作者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
5#
发表于 2009-9-21 11:05 | 只看该作者
这文不错!真实!
6#
发表于 2009-10-17 17:19 | 只看该作者
心态很重要啊
7#
发表于 2009-10-17 17:26 | 只看该作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15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