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会盛号熟茶考(第三部分)--2009年,第一百斤古树熟茶的试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 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面讲了两部分,很多茶友开始不耐烦,不是讲会盛号的熟茶吗,怎么讲了这么久还没到正题。是的,为什么我们要讲熟茶的工艺不是1973年以后才有的?为什么我们要讲除渥堆外,古代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熟茶的发酵方法?为什么我们要说,普洱的熟茶工艺是非标准化的?
因为,这一切,对普洱传统历史的研究、对今天渥堆熟茶工艺的反思、对古代传统工艺和今天生物学知识的结合、对普洱特性持更科学和全面的理解,是我们把古树熟茶做好的基础。

如果,你仍然照搬那一套渥堆熟茶技术,那么,你很难成功。
    确实应该到正题了。
    就在我们跟会盛号合作不久后,我们就开始琢磨可不可以用古树原料做熟茶?这个问题刚一开口问到何惠仙大姐,她立刻说:“不行的,不行的,做出来很难喝的。”老许不解:还有比普通的熟茶更难喝的古树熟茶?原来,何惠仙大姐早在2000年时候自己也曾经试过用麻黑古树料用传统的方法做熟茶,采用的工艺就是渥堆发酵的熟茶工艺。做出来的熟茶,当时非常难喝,事实证明,用大厂传统的发酵方法做麻黑古树茶,失败了,何大姐再也不做麻黑古树熟茶了。
    但是做古树熟茶这一想法一直萦绕在老许同志的心头。科学试验、发明创造一般都是从试错开始的,何大姐失败了,那就证明起码可以排除一个错误的方法。影响工艺的因素有很多,是渥堆的时间?发酵的温度?堆的大小?还是什么?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有改进的空间的。
    众所周知,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微生物及其酶性和非酶生氧化的缓慢过程,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核心。机缘巧合,我们又聘请到了一位勐海的老师傅。这位老师傅做熟茶有着几十年的经验了,加上遍访云南各大学的制茶专家以及微生物学者,求得最新的发酵方法和技术。于是,2009年,按捺不住心头的那种想法,决定拿一百斤原料来试制。
    同时,在与老师傅的发酵经验和新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许先生也对熟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传统的、非渥堆方式的熟茶做法。渥堆熟茶工艺已经非常娴熟了,但渥堆熟茶在几年之内都有着难以驱除的渥堆味,而且,渥堆熟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茶的香气,完全消灭了茶的活性,使我们看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熟茶喝起来都一个味:熟茶味!这就是统一的工艺,让茶失去了本来的特性,茶性,熟后,“死”了!
    为此,许先生又找到了农业大学的许多教授,生物学的教授,在发酵这个环节上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办法。教授们的专业知识给许先生很多启发,但教授们的生物知识跟茶的发酵还是隔着好几层大山,这,还需要转化应用在茶的发酵,不动一番脑筋,或者没有一定的智慧还很难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这一百斤茶显然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
    当然,失败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信心和恒心,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
    首先是在堆的大小及容器选取上。传统大厂一般在地板上几吨几吨地发酵。我们不需要这样,一是卫生条件差,二是堆大了不容易掌控发酵的温暖和温度,最主要的是,古树原料贵呀,伤不起!于是,我们用木桶发酵,一是木桶卫生条件好,二是原木桶能够最大程度保持陈茶香,且不容易与外界串味。
    其次是加水,水既然加入发酵过程,水质自然重要,决不能像普通的大厂一样,拿根水管直接往茶堆上浇。我们选用深山上好的泉水,特别是勐海山泉水的清甜会对茶的口感有很大的提升。
    三是渥堆过程的问题,这个属于工艺的核心,有勐海的老师傅在,他有着相当的经验。控制得很好。
再者,是解决一个渥堆味的问题。所有的熟茶发酵后,开堆摊散,一直到十月再蒸压成饼,接近在三个月的摊放时间,把渥堆味散去,最后再蒸压一次。
    这一百斤原料比我们自己想象中还有成功,我们没有想到,试制出来的熟茶口感远远好于老熟茶,几乎在市面上喝不到这样的熟茶,刚刚一面市,就给圈内的朋友一抢而光!想一想这个过程,不但有研发的艰辛、有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有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还有各种不同层面的人在其中的投入。能够有这样的品质,确实是我们希望看到和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百斤成功了,就意味着还能继续改进,继续扩大熟茶的生产研制规模。但,后面也有失败的例子,下回再讲。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4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