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2521|回复: 5

[转载]周桂珍老师访谈录(二)【看一看会有很多收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您记得您自己独立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答: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
问:自1985年以后,您创作了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作品。那您有没有自己特别满意的那部分呢?
答:有啊!我马上给你一点资料,就是我的一本画册,还有一本小册子,那里面资料还不全,但是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问:我手边倒有一份很简略的资料,这里有您的一把《韵竹提梁壶》,从风格来说有一点介于光货和花货之间的感觉,那您是比较擅长花货还是光货?
答:光货,光素器,跟顾老学的就是光素器。光素(器)呢,我的理解是(线条)“挺”。可能和我跟的老师有关,我喜欢那种光素的;还有是我的个性,我喜欢简洁大方。
问:所以一般来说您创作的都是光货?
答:对光素,我的理解就是:一件好的东西,它不用加任何的修饰,你能看出它自然的美,这个才算最高境界。工艺这个东西,就是不能有俗气。
问:作为一名女性的紫砂工艺大师,您觉得在从艺的过程中和男性的紫砂大师有没有什么区别啊?
答:怎么说呢?这不是说和男性有什么区别,在紫砂上这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问题就在于,你开始是跟哪个老师学的?你走的是哪个路子?有的他可能学了点花货,另外做点光素。像汪(寅仙)老师,花货擅长,光素她也能做。那么像我呢就是以光素、线条出名。以这个《韵竹提梁壶》举例,我做了一个椭圆形体,这个椭圆形体的延伸就是壶嘴,这边延伸过来就是一个提梁。都是在这个线条上下功夫。这个壶把的延伸也是一个椭圆,我加了点适当的装饰,觉得用竹子来衬托,还是比较满意的。你看那个竹子的竹节,我并不是每一节都一样长的。这就是我的放松的部分,变化的部分。如果每一节都差不多,那就比较死板。那里少了几个竹节,你反而感觉舒畅。在壶体上,从竹节到壶体上再加几个印,以增加它的文化内涵。紫砂是一门积淀很深的传统技艺,一个人的的成就,跟老师的关系很大,他入门时怎么带你的,就等于是为你搭了一个平台,以后你的审美都是通过这个平台去看的。
  我的艺术观:“宁求其神,不求其工。”
问:关于工艺,周老师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答:    也没什么独特,可以谈谈我的一点想法。我觉得紫砂学艺是分几个阶段的,当一个人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初学的时候,你这双手比较好,脑子里比较简单,着重打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你提高一个层面,就是做更高档的作品;再上去一步的话,你就必须会“仿古复制”,要真正能继承前人的积累,这对自己的技术应该说是会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你必须要会全手工做活,这个全手工的功力,是比较神奇的。如果图省事,用石膏模型做的话,它的要求,它的造型就不是你自己控制的了,而是一个模子在给你做,况且一千把壶,都是同一个模具出来的,这个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就没法和全手工的比了。因为全手工,即使是同一个作品,做出来的也不一样。像到我现在这个程度,我再用现在这个眼光,对照过去做的东西,我会更成熟。虽然人老了视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但是你的眼光在提高,艺术眼光的提高是无止境的,这要求你要不断的学习。光会做几把壶,没有内涵,他始终就是匠气!
       像顾景舟这个水平,他确实是花了一生的心血。我们一直是在他的路子上,沿着他教我们的路在走。我觉得他确实了不起,并不是我追求一生能达到的。有些比较外行的人会讲这句话:“青出于蓝”,有人会有这种感觉:这壶确实是不输于顾老的。但是我觉得我还做不到,因为我深知顾老的生平,并不是我努力就能达到的。你想,王羲之一直流传到现在,谁谁谁一直在学,但是还没有出现第二个王羲之嘛。艺术是有生命的,跟艺术家的经历、性格都有关系。顾老在艺术上追求极致,这方面我们是达不到的,他的工具,他老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这个人一辈子的都是这样,作品、工具、性格都是,他性格宁静得很,他要做工具了,先看做工具的工具。只要一拿到手看不好,他就先要把做工具的工具做好,然后再做工具。一把工具要推敲好长时间,怎么用合理,下手怎么个姿态,拿在手里怎么顺手,做出来效果怎么合理,脑子动得很多。仅仅他那一份严谨,后代想达到也是很难的,特别是现在紫砂界比较景气,比较放松……也比较浮躁。
  况且,我讲几句不好听的话,我们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有的人能安安份份做上两年、三年,他就动脑子,他要挣大钱。一旦能挣上一点钱,他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他就动别的脑子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种炒作,要说他可能自己认为是成功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的追求都是一样的,有的人不愿意去吃这个苦,做苦营生,只需做一个三脚猫,炒作一下,就成为一个名家了。我就担心这点。我们紫砂艺人要真正认真对待紫砂,认真对待自己,认真的对待爱好紫砂作品的人。一句话:必须要珍惜。
问:现在,紫砂工艺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呢?
答:这个问题,要看历史作品,我觉得当今的应该还是有点变化得太快了。我们评价紫砂作品并不是一般地说把嘴、把放在一条直线上,标准得很,一点都不会歪,能拿出去的作品并不是说要标准到什么程度,而是它的“神气”会达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今天的一些“做家”能做到的。“神”是衡量的最高点那种水平的作品,你怎么看都可爱,怎么看都好看。早在四十年前,我在学手艺的时候,顾老就教我看作品,一把是程寿珍的,一把是俞国良的。然后他说:“宁可要程寿珍一天三把,不要俞国良三天一把的。”他的意思不是指做壶的快慢,而是用他的话说“最一流的就是神品”,神品下来才是精品,就是精品能做得很周到,很干净,也做得非常好,但是缺少神。神品呢,它甚至并不是做得太精致、太周到,但是它怎么看就好看,它有气韵在里面。
问:那您现在的作品是不是也非常的追求神韵呢?
答:绝对追求。我想每一位有成就的紫砂大师都会有这种追求。
问:我看到评价您作品的艺术特点时有“工极而韵,紫玉蕴光”之说,其中也讲到您作品的神韵问题。
答:还好。虽然我认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人呢,确实要自我介绍,但是我不大主张过分的去夸大自己。把自己讲得太离谱,我不是很喜欢。
问:还是喜欢“是什么就是什么”?
答:是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呢?你想,特别是这种艺术品,对作者来说,要有鉴赏能力的“玩”家对你作品赞赏,那才是真的。要说评价,一是行内的人,一是“玩”家。要别人,而不是你自己太过分的说我的怎么怎么好。我从来不去谋求要别人怎么怎么的帮我宣传。
问:紫砂工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它要传承发展下去,每一代都应该有人才来支撑。您觉得这个前景怎么样?而且有什么好的提议没有?
答:我这个人一辈子还算幸运,前半辈子有一个好丈夫、有一个好老师、还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后半辈子,辛苦了几年,我的这个家庭,我的儿子、女儿都不错。如果以我个人的经历做例子,以后的发展,我认为就是搞紫砂不光是学艺,还要提高文化层次,要提高艺术素质。我这个老太婆,文化不高,但是我走的路很长了,凭着我这么大的岁数,我的感觉就是做人如做壶,做壶也如做人。一般文化低的人,看不出作品好坏的,更说不出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作品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问:您的意思是说:紫砂要发展,培养人才、提高艺人的文化素质是很重要的?
答:对,培养人才就像种庄稼,文化就像土壤。做紫砂没文化就像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只能长豆芽,不能长大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问:您认为对学紫砂的人来说,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比如,是否要读到大学?
答:那倒不是,现在的孩子都要读到高中。我们那个时候一般是小学、初中,就可以学艺了。他做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通过一些培训,再提高一下。文化并不是指一定要太专业的读到什么程度。我觉得修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到哪个地方去,都能找到学习机会,都能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品文化水平。所以说“文化”包含比较大,如果说一个人对做紫砂本身没有感觉,他硬做,做不出来的。但是他做不出来,他脑子动到外面去了,他可以在外面瞎闹瞎搞,回过来自己却不会做,那就叫没文化。你只要肯用心去学,一直努力提高,总会做出一点成绩来的。应该说要树立一种对紫砂的责任心,无论是老的、年轻的,包括我本人,也都要从正确的方面去学习。
发表于 2011-4-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敬仰的老一辈紫砂人!
发表于 2011-4-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29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9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