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刘九洲艺术鉴赏文论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10
西方艺术史场中,绝多多数都是19世纪以后的作品,在市场中转来转去。
明白吗?
你只要有钱,

林散之的很多书法细节,
放大以后,
与齐白石的细节很相似(大家可以自己验证)。


真是奇怪的事情。


林散之那个时候,
他其实没有机会看到什么古代名家真迹,
倒是1950年代以后,
齐白石真迹很多,
他应该可以看到不少。


学习当代人书法,
看来是大家不二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13
林散之的很多书法细节,
放大以后,
与齐白石的细节很相似(大家可以自己验证)。

“资金密集”还是“知识密集”?
——2012书画市场的四个变化与两大特征


        最近遇到几个朋友,聊天时候,他们几次问我,面对2011年秋天的市场动态,2012会有啥对应动作。我想了一个春节,才发现,原来收藏书画是没有秘密的。
        
  我们从市场变化中可以看到这一点。过去两年中,市场出现了四个方向的明显变化。
        
  第一,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逐渐整合成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参与这个市场的人不多,但是能力都比较强,一件书画,在东京拍卖还是在北京拍卖,在4年前,价格差异可能很大,现在这种差异逐渐被抹平。过去几年中,那些从日本买书画、从欧洲买瓷器,然后拿到北京获暴利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相反,在海外被中国买家直接争夺到高于北京交易价格的现象,正在经常发生。你想买艺术品,不论在哪里,实质上就是你必须比全世界买家出价更高才行。这导致参与的人,必须是专家,一般性的参与,风险已经不小了。
        
  其次,海外货源正在逐渐枯竭,过去几年大规模回流的现象,将会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古代书画很少多次露面,这样一来,古代艺术品“存量小”的特征,已经开始出现。货源减少,将影响市场供应量。
        
  第三,在2010年与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价格大幅度提升,成交量迅猛增长,完全改变了以往的价格结构。以董其昌、王铎、傅山为例,根据雅昌网的记录,董其昌一共有222件100万以上成交作品,其中,121件,是最近两年成交的;王铎有166件100万以上成交作品,其中118件,是最近两年成交的;傅山有45件作品在100万以上,其中35件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从这个价格分布上看,2009年之前是一种价格体系,2010年开始,是另外一个价格体系。市场可能不再会回到2009年的价格,因此,所有的讨论,都需要建立在2010年之后的价格平台上来讨论。譬如说,王铎的作品,不太可能再出现50万的成交价格,150万将是一个新的底部,上面的一般空间将是500万到700万左右。2011年秋天开始的调整,也将会是在这个新平台上的调整。
        
  第四,大量新藏家正处于“建立藏品”时期,各自的私人藏品,都还没有完备,最多就是初具规模,因此,未来数年内,不断买入还将是他们的主要动作。过去两年中,艺术品主要流向,就是小藏家的优秀藏品,流到大藏家手中,一些经典作品,正在被雄心勃勃要建立私人博物馆的藏家购买。这些买家是价格新平台的接受者,如果没有更新的价格平台,他们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抛售藏品。
        
  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的市场,“黄金700天”未必会迅速再来,但是“白银二十年”,还是可以预期的。
        
  从艺术品的特征来看,艺术品依然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种可以称之为“资金密集型艺术品”,另外一种可以称之为“知识密集型艺术品”,这两种艺术品的特征不一样。
        
  “资金密集型艺术品”,就是要靠资金优势可以获得的艺术品,譬如说,过去几年中各种拍卖会上出现的玉玺,就是典型代表,真伪不需要讨论,关键是你有多少钱、你敢于使用多少钱。书画中,那个4亿多的齐白石作品,也是资金密集型的,就看你资金情况了,至于有人说这是赝品,这就搞笑了,这把“资金密集型”混淆到“知识密集型”中去了。2011年秋天开始的调整,主要是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密集型艺术品,开始调整,主要变化是成交的数量下降了,但是价格并没有明显变化。
        
  “知识密集型艺术品”,就是要靠知识去辨认的那些艺术品。知识的进步,一方面靠各种艺术史杂志公布的新研究成果;另外一个就是每个人私下研究的成果。知识的特征是“更新缓慢”,往往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更新,而不太容易是一个人,晚年对早年进行更新。过去两年中,嘉德四季的很多佚名绘画,价格上升非常猛烈,说明了市场中有一部分人,认识到其中包含着宋画,这个时候,判断是否准确就成为关键因素。以往一直不太涨价的董其昌书法,最近价格迅速抬升,这也说明,市场中一些藏家开始认识到董其昌书法,不是以前说的“都是赝品”,看多了就会产生纵横比较,比较以后就会发现,很多真迹,以往被当成赝品了。从专家研究层面上看,20世纪疑古思潮对艺术史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出现了冤假错案,譬如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梁楷《右军书扇图》,徐邦达在著作中说这是赝品。2011年12月,这件作品在《兰亭》大展中展出,根据我们对宋画的认识,以及多个学者对梁楷的研究,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这是梁楷真迹。如果市场上出现这种真伪结论大反转,将极大影响价格结构。从长期来看,艺术史知识可以决定性影响艺术品市场。
        
  “知识密集型艺术品”是我关注的主要方向,因为我的优势不是资金。由于知识更新很难,所以会继续沿着目前的道路走下去,最多做做升级版。我肯定不去尝试新的品种,好像以前不买齐白石,今年是否去买齐白石?肯定不会。就好像我一直在吃淮扬菜,突然要我改吃四川菜,我会有点不习惯的。我去吃一次四川菜,付出的成本,就是放弃了一次淮扬菜的机会,我不太愿意放弃。
        
  有人会问,你在一个方向上,走得太久,是否会觉得闷?我个人认为,收藏书画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收藏丰富了会带来集聚效应。这与瓷器收藏完全不一样,你如果收藏了3件崇祯莲子罐,你会觉得很快乐,但是如果你收藏了20件崇祯莲子罐,你肯定会受不了,因为过于重复了。书画则不然,你如果收藏一两件董其昌,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如果收藏了20件董其昌,你会觉得非常丰富,会出现很多新的看法。


  2012年,如果说可能有点变化,那么就是可能会尝试更加边缘风格作品,而不是典型风格。说实在话,典型风格是编写教科书用的,主要是给爱好者看的。边缘风格才是具备文化品味的东西,因为那是难以重复的,如清风拂过,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也是只有一丝机会可以获得的作品。那些教科书式的作品,对于我来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只有一些非典型真迹,才能够激起购买欲望。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类艺术品的“市场风险”问题呢?在我个人看来,“资金密集型艺术品”的投资者,主要风险来自于是否买贵了。如果买贵了,就需要更长时间来消化,这就要看资金承受能力了。“知识密集型艺术品”的购买者,主要风险来自于是否买假了。如果买假了,越长时间持有,越是危险,因为艺术史在发展,更多的人可以发现这是假货。如果发挥了优势,买到了好东西,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总会看明白的。
        
  在上述条件下,每个参与市场的人,他们的收藏行为,其实没有秘密可言。存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你的个人知识是相对稳定的,金钱也是比较透明的,因此,你在做什么,其实大家可以猜想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13
“资金密集”还是“知识密集”?
——2012书画市场的四个变化与两大特征

如果说董其昌带有开创性质,
有开山之功,
那么王铎显然是最聪明的继承者。


董其昌比王铎大37岁。


董其昌中进士之后三年,王铎出生。


董其昌去世的时候,
王铎44岁。


在王铎那个群体书法家中,
王铎成功在坚持走正道。


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都多少有点故作狂怪的成分,
王铎完全走正道,
并且相信正道就可以成功——如董其昌一样。




这个认识是不得了的思想上的进步。




2011年,我在让出了三张王铎,
手里还有三张,
为了引起某些人的继续关注,
我不说手里保存的是哪三张。哈哈。


所以,
就出示一张抛售的王铎图片吧。


好的王铎,
越放大越好看,这是毫无疑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20
如果说董其昌带有开创性质,
有开山之功,
那么王铎显然是最聪明的继承者。

在艺术史领域,宋画就是核武器。


非常吓人的核武器。


在1950年代,
中国人也不是都认为自己可以搞核武器。


不少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
完全不相信自己的国家,
可以研究出核武器。


当然,
也有毛润芝这样的人,
相信自己国家的力量,
可以在充分研究与实验之后,
研究出核武器。


这就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分野,这两条道路,无法调和。


宋画也是一样,
首先是你究竟是否相信,通过你的研究,你能够认识宋画。


很多人,
首先是不相信——被吓趴下了——就像看到广岛的核武器一样,被吓趴下了。
这就没有办法了,
既然你不相信,
你就不会组织研究人员,进行研究,那一切都不要谈了。


印度当年其实也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晚了30年,
印度才相信自己。所以,他们落后30年。


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第一位的,
其余就不难了,
不过就是搜集图像,对比研究。


2011年,
并不是我宋画收藏收获很大的一年,
但是依然有一点收获,
现在披露的图像,
就是嘉德四季的收获。


忘记说了,
不要提到宋画,就想到钱、想到人民币——你得首先想到绘画。


不是所有的宋画,都能换成大把人民币,
但是你必须认识所有的宋画,才能够买到宋画。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21
在艺术史领域,宋画就是核武器。

 盲从的喜欢


  雅昌艺术网:您收藏的初衷是什么?


  W.Y.:1993年读本科的时候,因为个人爱好,开始关注书画收藏,那个时期,主要的学习、研究对象是林散之的书法。之所以对林散之书法感兴趣,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因为听到一些书画界重要人物高度评价了林散之书法,于是就盲从了一次。当时个人资金不多,外加出版物很少,只能找机会到南京各个画廊看林散之的书法原作,当时几家画廊日常销售的林散之作品在15件左右,看得次数多了,就积累了原始经验。2001年的时候,我觉得林散之书法的大部分的特点,我都非常熟悉了,这才转向其他方向的研究。


  2001年,我离开《文汇报》去美国,开始研究宋代绘画,主要原因,不仅是宋画艺术性高,而且这是一个可以实施的计划。当时为什么不研究明四家?因为明四家的作品收藏过于分散,作为研究的第一关——收集资料,就很困难。但是宋代绘画全世界就是1000多件,而且大多数都在博物馆,这个边界是很清晰的,收集资料没有很大困难。当我研究了四年之后,200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要做《宋画全集》,正好找到了我,因此合作愉快。《宋画全集》的海外部分,特别是欧美部分,我是具体执行者。从我个人收藏、研究的道路来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出发点肯定是兴趣,但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就得不到提升。


  雅昌艺术网:对宋画研究的过程中,您的收获?


  W.Y.:通过研究,首先是理解了历史上的一些行为的原因。譬如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收藏家很注重著录,因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以看到全世界所有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绘画,那个时候,宋代绘画刚刚从清宫流出来,每个人只能看到三、五件宋画,完全凭画面本身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去查找著录。而现在,至少90%的宋代绘画的影像是清晰并公开的,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图像本身的判断和分析,下结论是否是宋画,图像分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势。其次,在学术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收获,从研究方法来说,我结合社会科学的发展,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并且发表了一篇文章:《作为社会科学的艺术史面临方法论和理论的挑战》,文章发表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俞剑华先生学术研讨论文集》中。从实践上说,我开始尝试纠正一些宋代绘画的鉴定结论,而且新发现了一些宋代绘画,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我的专著《重现》中。


  研究林散之解决入门问题


  雅昌艺术网:分享您研究林散之的心得


  W.Y.:研究林散之解决了我的入门问题。不管是研究艺术史还是进行书画投资,入门是一个槛,谢稚柳曾说:首先要精通一家。对林散之的研究,我达到面对任何一件林散之作品,不看落款,可以判断创作年代,正负误差不超过1年的程度。这源于我经常研究林散之各种作品之间的细微变化和不正常真迹的特征,这种研究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后来,不论是研究宋画,还是研究其它书画,这种经验给我很大的帮助。


  我研究林散之的方法是图像比较方法,首先需要记住林散之的多件作品的具体特征,比较有利的情况是,林散之会把一首诗写很多遍,这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多件作品比较,使得研究起来轻松愉快。这个最简单的案例,帮助我掌握了基本研究方法,此后,研究其它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现在回头来看,入门的办法,没有任何讨巧的方法,只有下功夫,记忆、比较大量的作品,得出精确的看法,才会逐渐入门。


  雅昌艺术网:对于作品的笔触及印章方面呢?


  W.Y.:印章我会注意,但是笔触这个说法,其实很抽象,我素来不赞成单纯讨论“用笔”或者“笔墨”。笔墨是构成一件作品的重要因素,但是除了笔墨之外,艺术画家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画家的情绪,甚至一些偶然因素,在作品中的反映,都不是“笔墨”能概括的。笔墨当然是很重要的,它像一个基调一样,需要准确掌握。但是对一件具体作品来讲,尤其是风格异常的作品,这个时候笔墨的作用是会下降的,如果是一件赝品,作假的人笔墨也可能不差,而一个不正常的真迹,笔墨往往会有些明显失误。笔墨是重要因素,但是要全面看待,千万不能指着一笔说这笔太好了一定真迹,这笔太差了一定不是真迹,没有那么简单。


  2011秋拍:精品化上升


  雅昌艺术网:你1997年就在拍卖场中买东西,应该算是接触拍卖会比较早的,当时的拍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W.Y.:一是当时的拍卖行业,与现在相比,一是规模小,二是拍卖行缺乏社会影响力。1990年代,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刚刚起步,拍卖行可能还找不到一些资深藏家。现在回头来看15年前的拍卖会,总体来看,拍品的分量不够重,绝不是大多数人所说的,过去拍卖会上全是好东西,现在没有好东西。其实是反过来的,现在的好东西才多,过去没有形成成熟的大规模市场,艺术品价格也不高,藏家不愿意把藏品拿出来,市场力量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够。当时想买东西,是一定能买到,因为需要的资金不算太多。而现在不同了,面对好东西,往往是真实的缺乏资金。


  雅昌艺术网:1997年涉足拍卖,对您来说,中国的拍卖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W.Y.:首先,拍卖行的规模变大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而是说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变大了,对文化的影响变大了,对喜欢书画的人的思想影响变大了。拍卖行的规模变大,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我的视野变宽了,在选择拍品的时候,范围可以扩大到全球。十多年前,几家拍卖行每季拍卖的古代书画,加起来就是一千余件,现在每一家拍卖行的图录编号都到三、四千,这意味着什么?比如,15年前,想收藏一件何绍基的作品,每季拍卖只有几件,能有一件中意的就不错了,而现在不同,每季度至少50件,选择性和获得精品的机会远远大于15年前,收藏家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就是拍卖行规模变大带来的好处。


  其次,拍卖行的自律能力在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的反映很直接,迫使拍卖行需要进行严格的自律,而且这个力量明显在加强。如果一家拍卖公司不把拍品选择好,只要发生一次,声誉就会受到很大损害,再大的拍卖行也一样。对拍卖行来说,其自律行为,不仅仅是真伪问题,即使是估价控制的不合理,也会带来明显的市场反应。目前艺术品市场太敏感,对拍卖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2011秋拍?


  W.Y.:目前来看,2011秋拍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精品化程度上升。按照市场规律,一个艺术家的普通作品与精品的价格应该有重大差别,而由于前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太火爆,价差一直没明显的表现出来,而这次,我的感觉是精品价格依然坚挺,并有上升,但是平庸的作品被淘汰得很严重。这就意味着,拍卖行不仅仅要注重拍品的数量,更应注重拍品的品质。这对买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看标签的买家和懂艺术的买家,终于可能要有差别了,必须懂艺术,才能买到精品。前几天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一张王铎的作品,没有任何的著录与出版,最终的成交价比有著录出版的还贵,这是令人吃惊的行为。买家的判断力在不断加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2:26
 盲从的喜欢

古今书画通则

这个题目很大,
看起来很吓人。


其实答案很简单。


书画这个事情,
和植物、植物园的关系,是一样的。


你说你家门口有一棵树,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草,
如何之珍贵,
如何之美丽。


是否珍贵,是否美丽,不是你说了算的,差不多是植物园说了算。


假如,
你坚持说,你家门口的草,和最贵的兰花,“看起来差不多”,
那么,
谁也拿你没有办法,
但是买兰花的人,估计不会去买你门前的草。


古今书画,
也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一些人的作品,就是值钱?


因为他在谱系之中。就是植物园里面的系统,可以找到他。




为什么有人就是不成?
因为他连植物园的门,也没有摸到。


古今书画,无非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18
古今书画通则

这个题目很大,

2000年的时候,嘉德入场押金,1万元。


2011年的时候,入场押金,50万元。


这就是差异。这种差异,已经迫使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发生明显分化。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19
2000年的时候,嘉德入场押金,1万元。

现在艺术品市场也是一个模型,
就是原来的80%的旧客户,
不能提供80%的资金。


新进来的20%的新客户,
提供了超过20%的资金。


这样的模型,
关键所在,极其明显。


一旦新资金力量不强,
整个市场数据会很差,
但是最好的东西,可能是岿然不动。因为即便不到80%的资金,也足以支持最重要的拍卖品。
我今天有新的想法。


一般来说,
到这里来玩书画,总是想收藏更好的书画,或者手底下功夫长进。


前者需要眼光和金钱,后者需要天才与功力。


但是我今天发现,
不少人,
是致力于做一个反方向的工作。


他们的主要工作,
就是反对知识。
就是要让人们不明白书画,当然,他们自己也不明白,
所以特别害怕明白的人。




如果有人赚钱了,
那更是出问题了,他们想这里最好所有人都比他们穷。武大郎!


如果有富人,而且比较愚蠢,他们欢迎。
否则就是他们的敌人。




至于天才,和金钱类似,
反正他们自己,已经肯定没有天才了,
所以,
如果这里有天才,
那么他们一定要消灭。


如果不能消灭,那么就诋毁。。。。。联合诋毁也无所谓。。。


至于功力,
我都不好意思说,哈哈,他们就是不用功。。。。写几个字,居然全是错字。。。。


所以说,
这里存在一些“反书画”的人,这是非常奇怪的社会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20
现在艺术品市场也是一个模型,
就是原来的80%的旧客户,
不能提供80%的资金。

古人说“节衣缩食”以购书画。


这是当时可以做到的。


但是现在不同,
你即便“节衣缩食”,与书画价格没有关系了。


这也就是说,
没有良好的资金运作能力,
已经不能玩书画了。


25年前,谁都没有钱,
你是干部,足够节约,可以到文物商店买书画。
这是“节衣缩食”还能买书画的最后案例。


25年过去了,
现在确实是资本时代,无需多说。


古代,资金运作方向上,最有本领的人,
似乎依然是董其昌。


项墨林,那是富豪,与资金运作似乎没有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22
古人说“节衣缩食”以购书画。


现在拍卖行分成三种,
一种是嘉德,在卖概念、卖空气。这是最高境界。目前大陆只有这一家,与苏富比他们两个接近了。
第二种是卖书画,匡时是代表。
第三种,是忽悠场子,保利是代表。大小而已,不过是场子。


未来的前景是什么?

市场极端好,那么是第三种合算,不练习内功,一样赚钱。

市场不好,第二种抗跌,因为再差的市场,也有人要玩书画的。

富裕人士多,且无聊,那就是嘉德的天下。你得无聊,再加上有钱,才会去嘉德。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26
现在拍卖行分成三种,
一种是嘉德,在卖概念、卖空气。这是最高境界。目前大陆只有这一家,与苏富比他 ...


如何称呼“老”

1,譬如说,认识林散之的人,现在说“林老”如何,是可以的。他不能说“林散之”如何。


2,本来不认识林散之的人,深深的喜爱林散之艺术,有时候,为了与认识林散之的人,拉近关系,大胆的说“林老”,哈哈,也就罢了。


3,这类同于毛泽东身边的人,可以一生坚持说“主席”如何。现在小青年,如果张嘴说“主席”如何。估计大家要看他在干嘛。


4,已经去世很多年的人,我们谁也没有与他们喝过茶,就不要称“老”了。譬如说,您最好不要称呼王铎为“王老”。


5,何绍基也一样,对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32
如何称呼“老”

1,譬如说,认识林散之的人,现在说“林老”如何,是可以的。他不能说“林散之”如何 ...

如何对待前辈鉴定家

谢、徐、启功等人,
固然做出很大贡献,
其实那个时代,
还有很多人,也做出了不输于他们的贡献,
要研究前人,
就不要看新闻,
而是要自己研究。


至于说我们这一代,超过他们,
那是一定的事情,
而且是依靠确定的论文或者实例,
去超过他们。


如果这一点也不明白,
就不要玩书画。


玩也玩不明白。白忙活。

当今鉴定家也是一个群体,
而不是个人。


这么简单的问题,
都搞不清楚,
还玩啥?


应该是人家问你,
你可以随口报出一大堆60岁以下名单,
就比较好了。


否则,
说明你陌生。

总之,
要赶在新闻媒体之前,
对吧?

你如果1990年整天讨论马未都,
那你是领先。

2010年整天说马未都,
你脑子有病啊?

对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33
如何对待前辈鉴定家

谢、徐、启功等人,

日本的局限——在对待中国绘画问题上的局限

1,希望这个帖子不要火;
2,日本人对“传承”的讲究,超过中国人,没有传承的绘画,不被认可,而且历来如此;
3,日本人比中国人,在1900年以前,更加缺乏早期绘画的知识,1900年以后,他们甚至还缺乏类似于张、谢、徐的人物,他们整个学术界,没有能力挖掘他们的“没有传承”的东西。日本,数十年间,缺乏新任务,新判断,跟不上学术发展,不像张谢徐,可以在大陆大面积挖掘。所以,日本的“核心珍藏”,说起来就是“镰仓”,这不是好事情。这说明他们的珍藏,几百年来,其实没有增加;
4,李雪曼,席克门,甚至高居翰,1950年代开始,就可以在日本大面积、便宜的收取佳作,就此装备了好几个博物馆。高居翰在数年前的杂志上还很高兴的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他们那个时代,面对的日本收藏家,年纪和他们差不多,很多人是真喜欢绘画,所以不展示,不出售,他们也没有办法;
5,从本质上说,我们今天在日本“收回”中国早期绘画,其方法,与上述几个美国人其实是一样的道路;
6,对我们来说,有利条件在于,日本一代年轻人,整个不喜欢中国绘画!真是天助中华!
7,高居翰发现了这个苗头,但是他有点没有精力做这个事情了。收藏需要年轻;
8,1945年以来,日本的中国绘画,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剧烈减少。1945-1985,主要是流往美国。2005-2010,主要是流往中国;

发表于 2013-9-1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库,感谢奉兄!!

点评

我一直想把这个人的网络言论汇集在一个帖子里,这次终于实现,慢慢来,兄慢慢看,需要反复细看!  发表于 2013-9-18 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9-18 18:13 编辑
奉橘 发表于 2013-9-18 14:47
日本的局限——在对待中国绘画问题上的局限

1,希望这个帖子不要火;

说说这几年在雅昌的感受

1,到这里来之前,我是谁也不认识,大家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开始接触的。现在是有朋友,有敌人,有的依然是网友。


2,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如果是靠学术吃饭的,那必须发表论文,不发表没有办法。对书画来说,各处发表的论文,其实就是免费的金钱,这个道理大家懂吧?如果不是追求学术,谁去把自己研究成果公布呢?


3,每个人的藏品,如果价值100万,你购买的时候,也花费了100万,那么说明你的知识等于零蛋。


4,如果你花了100万,目前藏品价值50万,说明你的知识,价值是负的50万。不要说你赔钱了,其实就是你的知识是负数。


5,如果你花了100万,目前藏品价值200万,说明你的知识,价值100万。


6,在这个情况下,谁愿意在这里说自己的知识呢?知识就是金钱。


7,在竞争的环境下,谁愿意说出自己的购买方向呢?方向就是金钱。


8,说实在话,在《重现》出版之前,我也不愿意公开的说,我在收藏哪一类绘画。出版之后,我同样没有想到,我说出来以后,似乎并不影响我继续大肆搜罗。


9,至于书法类收藏,我更加不敢说,说了就引起大家注意。


10,但是,既然在论坛玩,完全不说自己收藏什么,也不可能,所以还是会把自己的真实研究方向,收藏方向,在这里透露出来的。


11,如果我买了一堆“假货”,那么着急的,应该是我的朋友们,高兴的,应该是我的敌人们。。。。。。现在情况相反,我的敌人们,看到我买“假货”他们就生气。不解中。。。。。。我即便告诉他们,我准备收藏什么,他们依然在不解中。


12,每个人面对的市场是一样的,信息是透明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世界观是一方面,性格是一个方面,学习知识的能力,算是第三个方面。

13,所以书画论坛里面,交流还是很困难。即便是一些简单的以前的拍卖信息,一旦发现一些东西,也不太可能在这里完全公开交流。

14,综合以上情况,我发现,这个论坛,其实有点像一个“机关单位”。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15,和股票市场其实完全不一样。我们这里看不到股评家。或者我,我来股评一下,《砥柱铭》真迹!然后就会出现一些人,不发言的说,确然!还有出现更多的人,发言说:那个赝品你也当真迹?双方观点,几乎到死之前不会变化的。

16,敌人是如何树立的呢?很简单,你问他,论文,藏品,创作,三者有啥?然后就此开始恼火,或者说恼羞成怒,就此开始成为敌人。当然啦,你如果再把他的图片揭穿了,再把他的“吾友”揭穿了,敌人就树立了。

17,不要对号入座。我说的情况,以事实为依据,不以推测为依据。

18,我几乎被迫成为书画职业人员,想说自己没有职业从事书画,也难说得过去。

19,pk 博物馆,应该是每一个藏家的最高愿望。

20,书画鉴定,分为几个大阶段,中国是这样的,美国也是这样的,虽然具体情况略微不同。目前是进入到与谢稚柳他们不一样的阶段。  



21,鉴定毕竟需要一些才能,这类似于任何学科。

22,如果你不知道教科书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是如何构成的,那么你肯定无法突破教科书的笼牢。

23,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从事收藏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行学术研究的。譬如说,曹操墓,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第一时间感觉这是真的,没有疑问。后来看到几个学者费劲考证“格虎”来自哪里,“常用”来自哪里,我更加明白那就是真的。信息本身可能会有不确定,但是展示这个信息的渠道,确定而且珍贵。我回想我的鉴定,应该不是通过直接信息判断的,而是通过信息各方面的“质量”判断的。有时候一丝信息就足够了。但是透过一丝信息鉴定能力(这需要一点点的本能),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这其实也是逻辑能力的体现。

24,我一般不说人家的藏品(林散之除外,这个我有公开声明的),
现在的情况,恰恰是其他人。在无知识情况下,横加干涉我的藏品。


也就是说,
是其他人在影响我的道路,不是我在指责其他人的道路。


对否?哈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8 19:5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