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再见理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所认识的普洱茶原理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49 | 只看该作者
附录3:什么季节的茶最好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一个人的口感不会一样。但我想,看看这张图(借自网友),我们至少能够知道,最被市场认可的茶,到底是什么季节的。  

clip_image002.jpg (28.07 KB, 下载次数: 292)

clip_image002.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0 | 只看该作者
附录4: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就好像你买了一只小宠物回家,你要精心呵护它、喂养它,看着它一天一天长大。我手头有不少茶,对于其他茶,无论多贵,一律喝了或者拿来送人。但对于手头的普洱,无论贵贱,都好好保存,从不送人。这不是吝啬,试想,一个生活在你家中的小生命,你舍得随手交给别人吗?
朋友,网上很多无奈转送宠物的人,开出的首要条件,都是要爱护宠物啊。就是俗话所说的,即使要给别人,也要给它找一个好人家。

点评

如果只买了一只小宠物回家,当然要精心呵护它、喂养它,看着它一天一天长大。如果是养了同一品种众多的小宠物回家同样是细心呵护它、用心喂养它,看着它一天一天长大,即使是转手他人,同样也要给它找一个好人家。  发表于 2014-4-4 20: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0 | 只看该作者
附录5:如何有品位的泡茶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一壶好茶而言,温度、器具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文人气。最强大脑里,有著名的文科生思路,茶,自诞生之日起,仅仅是一种饮料,是文人,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内涵。虽然说道在屎溺,但没听说谁喝酸梅汤还喝出全套程序来的。
那么,如何泡茶呢?
红泥小炉橄榄碳,纯澈山泉88青,紫袍茶盘手工壶。这当然是很好的享受。但如果换一个人来做,恐怕感受大不相同。
有人注重水温。
有人注重水质。
有人注重茶具。
有人注重冲泡时间。
这些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朋友的茶室布置相当奢华,有朋友茶室布置相当精致,有朋友只有茶桌没有茶室,有朋友只有茶席没有茶桌,有朋友只有茶壶没有茶席,有朋友只有茶杯没有茶壶。这都不要紧。茶道这东西,可以说是海纳百川,能容得了你一世的搜罗、心血,也能被你轻松用一个小杯子砌出。
客观因素对茶道的影响没有统一标准,但主观因素的影响却很深远。
其一,要口渴。如果已经“水饱”,身体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水,你还强行注入,那是不对的。更遑论品出味道、品出境界了。
其二,要闲适。只有在闲适的时候,茶才能升华为道。古人说,有闲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古人又说,偷得浮生半日闲。忙碌的时候,茶只是解渴的饮料罢了。
其三,要放下。不要在意你手头的东西多么珍贵,你所冲泡的茶多么名贵,这都会影响你的感受。你就是在泡茶。仅此而已。
其四,要精进。喝一次,有喝一次的体会和感受,喝一次,要有这一次的积累和领悟,哪怕没有,下一次也要提醒自己多想一想。
你喜欢某件东西,奢侈品也好古董也罢,你热衷于研究它,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因为了解它的历史而尊敬它,在行为上开始约束自己,让自己更有修养,更能配得上自己热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人的品味。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0 | 只看该作者
附录6:薛家燕纠结
朋友,可曾记得《食神》里薛家燕在叉烧饭上翻转纠结的经典镜头?其实这个镜头道出了一个千古真理。那就是这么好的东西,我以后吃不到怎么办。
是啊,吃不到怎么办?但是,要仔细分析,还真不一定是这么回事。要知道,一个人的口味是不是能保持终身呢?同样一道美食,是不是能保证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呢?除了专业的品菜师以外,我们普通人吃饭时的心情、环境、身体状况,是不是会对口感产生不小的影响呢?
这些都是问题。
为什么叫做薛家燕纠结?因为这是一个较为适用的普遍道理。
至少,在普洱茶中也存在这种纠结。
而这种纠结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而众多的消费行为就会影响到普洱茶的研发生产销售,形成一种蝴蝶效应。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在茶庄,喝店员泡出来的茶,感觉很好,自然想不断复制这种感觉,于是就买几斤回家,结果自己一泡完全不是那个味,这几斤茶叶就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从消费角度来评价,这笔消费并未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而恰恰是适得其反,那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消费。
朋友,股市中的道理,归根到底是“贪婪”与“恐惧”。
所以,朋友,凡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是对的。生茶,不可不存,不可盲目求多求全。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适当的存,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0 | 只看该作者
附录7:乔木还是台地:
现在很多店家都标榜自己的普洱茶是大树茶是古树茶是乔木茶。
不得不说,云南得天独厚的生态,造就了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大叶种的茶树在这里,可以长的很高很茂盛。从这种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经过加工 ,称为大树茶古树茶乔木茶。
应该说,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所有普洱茶的原料,都是这种乔木茶树叶子。
后来,随着产量的扩大,原料来源成为瓶颈,逐步开始在山上茶园成片种植茶树,亦即现在的台地茶。
乔木茶是真正的大树茶,树龄大多几百年,而台地茶,最初一批到现在也有五十年了。
乔木台地,品质当然不同,但并不是乔木绝对化的优于台地。台地与乔木,都是经过国家认证、民间种植采摘制作成功的普洱茶原料。
乔木的优势在于,第一,稀缺,第二,无公害,第三,引人遐想。
朋友,莫说我列的第三条荒谬,如果你知道,现在市场上颇受推崇的“冰岛古树”,所谓冰岛村,真名叫做丙岛村的话,那你应该想一想,“丙岛古树”和“刮风寨乔木”给你的第一印象,会不会是一样的呢?
话说回来,正因为乔木的稀缺,造成市场上对乔木的追逐,物以稀为贵啊。但这种追逐,反过来则又在市场上造成了诸多滥竽充数。因此我要说的是,有几分了解,品几分茶,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至于乔木还是台地,除非你真正以普洱茶为职业,否则你会受到太多的弯弯绕误导,劳心费神,不如安心品茶。
朋友,你只需形象化的想一想,就算云南的深山老林里,全是大叶种的茶树,需要多少劳动力手工采摘姑且不论,一年到底能有多少产量,这些产量又有多少会流向你所常常光顾的茶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这些大叶种野生茶树,未经人工驯化,据说带有毒性,你信不信呢?
所以,有几分了解,品几分茶,不要盲目追求。
唐鲁孙先生说过一个例子,民国年间,某有钱人带着新纳的小妾,去上海一家大饭店吃饭,此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在点清炒笋尖时,交代服务生“笋尖越嫩越好”,大饱口福之后,付账时傻眼了。原来那一盘清炒笋尖,已经是天价了。待得要去厨房理论,未及开口,先看见厨房里堆了十几筐去了尖的笋,不由哑口无言,只得留下小妾昂贵的裘皮抵账。所为者何,就是一个不懂装懂的遇到了胸有成竹转要料理他的厨师。
朋友,这个道理在当今普洱茶界也是同样的。你要古树,没问题,你要这一棵树上的纯料,没问题,你要这一棵树春季出产的纯料,没问题,你要这一棵树春季树顶这部分的纯料,更没问题。问题是,你的财力能支持这种消费吗?即使能支持,一流的花费能换回一流的享受吗?,当然,炫耀除外。
朋友,喝茶的人都知道,每年西湖龙井的明前茶最为适口,那几棵被国家保护的狮峰茶树上,明前出产的一斤半斤龙井,是每年都要拿来拍卖的。对于这种难以企及,或者说企及了也难以持续的高端享受,平凡的人们,还是当做一个美好的故事来听就好。
所以,我们与其把精力放在乔木台地上,倒不如坐下来,静静的品一品杯中的茶,记住它的味道和感觉,以此为标准,不断保持这种感觉,或者循序渐进的去寻找更好的感觉。

点评

第一,稀缺,第二,无公害,第三,引人遐想。。。。幽默  发表于 2014-4-4 22:46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1 | 只看该作者
附录8:为什么说叶底很重要
普洱茶经过加工,到消费者手中以后,口感、霸气、锁喉、回甘之类的感受固然是分辨的良好依据,但是,这些感觉一则主观性太强,二则是需要很多次的感受比较才能形成自己的概念。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叶底来辨别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种种痕迹,进而形成对普洱茶质量的初步判断,是比较简便可行的。
就好像在侦查刑事案件时,口供的证明效力,是低于客观事物的。那叶底(即冲泡完毕的普洱茶),就静静的躺在你的茶壶里,它的身上,承载了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的种种信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信息。
什么样的叶底才是好叶底呢?一句话,要有活性。分别来看,对生茶而言,活性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51 | 只看该作者
附录9:购茶要稳
我是新茶友时,看见茶店就想往里进,主要目的就是多问、多看、多上手,当然,店家要是热情,给冲一壶,那就更好了。就这么来来往往几次,老也不买,再去的时候,一些店家逐渐就开始给脸子看了。再后来,换位思考想一想,走到哪家,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也十块八块的给人家开个张,再看、再问,这样一来,各得其所,两边都合适。
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那时候,正是我对绿茶、红茶、观音的品饮感到厌倦,看网上都在纷纷说普洱,进而对普洱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
先要说明,第一,我平日忙于为衣食奔波,只有周末有时间逛逛,而在周末,我的穿衣理念是越简单越好,越舒服越好,光着脚不穿袜子再穿双布鞋是常有的事情;第二,我这个人,看准什么,有股子痴迷劲头。
话说那日,下班没有直接回家,绕道办了点事,从另一条不经常走的路开车回家,猛然想起路旁一家茶店,以前去过,好像家里有些老普洱,由于当时主要问的是铁观音,恍惚记得老板无意说过一句普洱也不贵。当时就心如猫抓,加大油门向那家店开去。
现在想想,由于那天要上班,所以穿的比较正式,手里还拿着比较高价的真皮小手包,再加上开着小轿车着急而又熟练的往店旁一停的潇洒(对我来说是熟练)动作,导致老板从穿着上把之前去过一次的我,和现在这一次去的我,当成了两个人,并且对这一次的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产生了误判(说白了,就是把我当成人傻钱多式的人物了)。
进门之后,先问,老板,有没有普洱。老板估计那天也没什么生意,看见我进去,眼前直接一亮,然后,听我问普洱,就问,什么价位的。我说,中等价位的吧。老板神秘兮兮的拿出一块250克的方砖来,告诉我,这是好东西,一般人来他不给看的。我问,多少钱。他说,250(绝无虚言)。我一换算,一块钱一克啊,也不算便宜了。但当我看到包装上大大的三个字“文革砖”的时候,我霎时就明白了。文革,是我们后来人的简称,文革砖,也是茶界对那个年代普洱砖茶的俗称,现在变成印刷体,我还真不敢下这个手。
所以,朋友,当你确定要买一款茶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要稳。
23#
发表于 2014-4-4 18: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24#
发表于 2014-4-4 18: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收获良多,还待慢慢消化。。。
25#
发表于 2014-4-4 18: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26#
发表于 2014-4-4 18:55 | 只看该作者
整个都看完了~~那么就静静的喝自己手头的茶吧
27#
发表于 2014-4-4 19:0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供大家交流
28#
发表于 2014-4-4 20: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29#
发表于 2014-4-4 2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看得口干舌躁喝杯茶吧——
30#
发表于 2014-4-4 22:0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消化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