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70808|回复: 2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莲子、仿古、掇球、掇只、潘壶的不同之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5-7 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有同好在QQ群里问这个问题,我回答过一次又一次,但群里还是不停的加入新朋友继续问同样的问题。我干脆写一篇属于我个人对这几种器形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

在紫砂历史上,我们见到这几类器形中最早的可能是莲子,莲子壶很可能就是后面四个器形的原始版本。从我个人接触到的实物来看,早在清代雍正年或更早就已经莲子壶器形的存在了。原始的莲子器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壶把底端与身桶接触后带勾,这个设计,很可能是为了扣住无名指,让手握壶不至于费力或烫手。这个把扣的设计,也为日后区分莲子和掇球了重要的辨识作用。但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

到了清中期,出现了仿古壶,以大亨仿古为例,基本上沿用了莲子的把扣做法,但身桶的形制则压成扁圆,整体器形加入了“鼓”的概念。再到后来,仿古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部分仿古壶作将把扣都去掉了。我个人判断,很可能是因为超过400CC的大品,壶把内仅能插入一根手指头,在壶装满了水之后提握很费力,而故意去掉把扣。这样可以加大把内虚空间,让两根或以上的手指插入壶把,有助于提握手感。在去掉把扣之后,把的回转直接接入身桶,对器形线条的流线循环,也起到一定的协调性和美感。

掇球壶是清中期邵大亨创作并制作的,关于掇球壶的设计理念,我早前在壶海文粹里写过。掇球壶的做法是需要依靠部件和整体表现出圆的概念。说得俗气一点,大亨掇球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器形,很标准的多圆组合。

而掇只壶,同样是莲子演变出来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仿古还是掇球,实在是无从考究。掇只壶的演变是多种多样的,要表达的意思也大有不同,绝大多数掇只壶是以表现挺拔耸立为主要概念的,不局限在大圆的框框里,发挥可自然一些。我所见掇只壶很少见有带把扣的。

潘壶是复杂的多种器形的统称,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圆,清代的潘壶没有大品,是为了销往南方地区冲泡功夫茶而设计的实用器。圆润,好把玩,倒茶方便。从高潘壶的整体器形上看,仔细看会感觉很像掇只壶的“倒立”版本。
我们一般辨别潘壶最直观的一些判断方式:
1.        壶把不带把扣
2.        壶口不上线(没有母线)

先写这么多,日后逐步添加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99#
发表于 2021-1-3 01:19 | 只看该作者

清楚的好文 解了許多人的迷惑啊
198#
发表于 2019-12-15 19:43 | 只看该作者
197#
发表于 2019-10-22 15:16 | 只看该作者
196#
发表于 2019-9-7 21:14 | 只看该作者
好好!n n
195#
发表于 2019-7-25 20: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194#
发表于 2019-2-9 08:28 | 只看该作者

193#
发表于 2019-1-5 21: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92#
发表于 2018-7-24 21:37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191#
发表于 2017-5-21 10:33 | 只看该作者
190#
发表于 2017-5-8 17:19 | 只看该作者
189#
发表于 2017-4-25 09: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消化中
188#
发表于 2017-4-24 15:03 | 只看该作者
点解叫西门乔?
187#
发表于 2016-4-13 08:24 | 只看该作者

西门乔太厉害了!佩服
186#
发表于 2016-1-12 02: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85#
发表于 2016-1-8 23:38 | 只看该作者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31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