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709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朱木是(左木右是)堂狼洗展开的笔画外轮廓论述——单帖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在准备资料
想在这个帖子的后续部分
展开对笔画外轮廓的叙述

视力不济
俗事也多
为了弄些小钱度日,没有完整的时间

在叙述外轮廓这个概念之前
看到门卫助理的论述
对文房这个概念的观点
我是深以为然的!

要知道
晚清与民国时期,是文人深度介入紫砂器创作的时期
对于于生活器具有异的文房紫砂器物
这上面的刻画内容
当然更是有严谨考虑的

在此
我先把《中国书法全集》中关于汉铜器刻画的叙述和器物照片
以及施蛰存《北山谈艺录续编》中朱木是铜洗的拓片
作一个展示
我要强调的是
文房器具,在先秦到民国这漫长的岁月里
其制作的工艺传承,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
具体到紫砂文房制作与刻画装饰,也有更多不为我们熟知的地方
起制作工艺和文化底蕴,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1:05 | 只看该作者
书法的延续与发展,有数千年之久
其实这个技艺的核心内容
古人很明白,是围绕毛笔这个相对固定的工具来展开的
不同时代,汉字的结构关系,有很多形态
但,到了东汉末年直至隋唐之际
汉字结构基本稳定下来

但,毛笔笔画的外轮廓
是在汉字结构之外
一直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的变化的特殊元素
这个元素的特殊性,在许多时候,是由完成书写的个人来掌控的
外轮廓的复杂多样,导致个别书写者,拥有更多外轮廓的体系
我们可以将这种人称为书法家

以至于只有中国人,在实用书写中
产生了等同于艺术欣赏的极其深层次的审美享受
这种对于笔画的外轮廓的审美享受
贯穿着整个中国文明的历史

到了今天,生活在这个键盘与触摸屏的时代
我们希望回溯前代的人,回溯到这种审美的享受之中
是需要专门的学习的
这个学习,我认为
从笔画的外轮廓入手,是个捷径

以上,是一个楔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1:08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3-22 21:05
书法的延续与发展,有数千年之久
其实这个技艺的核心内容
古人很明白,是围绕毛 ...

外轮廓,不过是我在本帖来应对大家的一个简单的概念
现在学术一些的概念,叫线型,与线型相连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线质
线型就是外轮廓,线质,是指外轮廓所显示出来的质感,这个质感,是与型相辅相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们说,一个得笔的书写者,必须线型正确,并且线质达到标准
什么是线型(外轮廓)的正确,什么又是线质(外轮廓的质感)达到标准呢?
这个正确与标准的尺度,是谁规定的呢?
这个尺度是经典,是整个书法史上十几个原创性书法家的作品来逐一展示出来的
古人生活在这个尺度里
他们对于笔画的外轮廓,与相关联的的外轮廓的质感
一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他们一生都在学习这个标准,从童年的描红作业开始
这种作业的训练一般会有十年左右
在一个人十五六岁接近成年时,基本形成正确的观念
这个观念,就是书法的法
也就是书写的原则。

古人对外轮廓的具体形态与质感
有非常多的论述
比如永字八法,就是汉字八种基本点画的名称与书写要领
事实上,汉字的笔画,在经典书法家的具体作品里
是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的
下面的两张图片
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中的字
花的第一笔和第二笔,可以说是两个点,但是,苏轼把这两点
处理成为左提和右短撇
左边的提,成为一个尖锐三角,
下部 化,右边的横折,将空隙填满,形成一个块面
花字过渡到泥,泥的三点水与尼之间
我们可以看到毛笔笔尖的牵丝——这个牵丝一般是仅仅在空中运行的轨迹
在这里,苏轼把空中轨迹落在纸面
向我们展示了书写时的微妙情绪变化
因为这个轨迹,与常态有差异

我们 说了这么多
其实苏轼在完成这些动作时,不过0.2秒
而这些,都是书法外轮廓所包含的技术内容
或者说,是进入书法欣赏的一个技术门槛
我的关于紫砂刻画的论述,我常常说的晚清也好,民国也罢
那时候的人,都是在这种毛笔运行轨迹中来遵守法度的
今天论坛上的各位,在钢笔字和印刷体的环境中长大
如果深入分析这种轨迹,和纸面上的笔画外轮廓
你会发现,今天的宜兴刻画艺人,和民国时的宜兴刻画艺人
差别会比山东人和越南人的脸的差别,还要大……
我在本版的几乎所有论述
都是立足于我对于这种差异的感悟之上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4-3-22 21:12 编辑
奉橘 发表于 2014-3-22 21:08
外轮廓,不过是我在本帖来应对大家的一个简单的概念
现在学术一些的概念,叫线型,与线型相 ...

因为毛笔这个特殊的载体,会产生牵丝这样的运行轨迹。
1:在民国的高手以刀代笔时,是否也必然存在这样的牵丝或轨迹?
2:在写不同的字体时,是否也会形成或显或隐的牵丝和轨迹的关系?比如纂或隶。


回N次方
感谢你的参与
紫砂上,不说民国
现在也会有牵丝映带的刻画技术
这个牵丝映带的水平,可见刻手是什么时代的人

篆隶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与行草书不太一样,因为,多数轨迹在笔画内部,或者在空中
不会形成外轮廓









5#
发表于 2014-3-22 21:1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3-23 14:35 | 只看该作者
奉版辛苦,受教了。
7#
发表于 2014-3-23 21:15 | 只看该作者
又见奉版知识帖,谢谢了!
8#
发表于 2014-3-24 11:49 | 只看该作者
记号,等下文
9#
发表于 2014-3-24 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长姿势的帖子,斑竹辛苦
10#
发表于 2014-3-24 12: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11#
发表于 2014-3-24 12:37 | 只看该作者
线型 线质之论尚可
其余不知所云
“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
胡兄
怎么940多年前
坡翁已经对你有先见之明了
一笑

点评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法有法,法无定法,这才是书画的最高境界。赞宋兄一个  发表于 2014-3-28 20:5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9:26 | 只看该作者
宋江 发表于 2014-3-24 12:37
线型 线质之论尚可
其余不知所云
“我书意造本无法



多谢关注!
敬请期待!


13#
发表于 2014-3-24 19:55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3-25 08:06 | 只看该作者
奉版的研究精神,令人起敬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4-3-30 02:04 编辑
黑白之间 发表于 2014-3-25 08:06
奉版的研究精神,令人起敬

外轮廓的软与硬

先转述一段我在另外帖中的话
配图
让各位体会一下
毛笔的硬与软
这个力度,是通过外轮廓来表现出来的
可是
我们买刻画紫砂器的时候
如何能正确的感受到呢?
我后面会开一些药方子……

这个不是多旧的东西
毛笔
在岩如 手里
是绷起来行走的
毛笔是个软的
在老辈人手里
会硬起来
这个不奇妙——但是对现在人来说,很奇妙

兄这个岩如,是个狠年轻的人刻的
他不会把毛笔变得硬起来
那么,他拿刀的时候
也会犹豫
这种犹豫
熟悉毛笔的人,一眼就看出
所以
我看此件,在2000年前后

兄如果一时无法看出笔画的软和硬
那么,就从做工和泥料入手去玩老壶
不过,很悲催的事情是,宜兴的聪明的朋友,攻克了泥料与做工……
毛笔如何变硬,他们永远攻克不了……


这张图中的岩如
外轮廓就都是软的






对比一下
我觉得这个花盆的岩如
才是真迹
真伪,是力度上的明显差异
我个见,民国人,不会把笔画,刻成玉液这个样子
尤其是行书落款
各位仔细对比下
当然
我很明白,仔细的对比,我做了二十年以上
不是一下子就让大家跟我一样认识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点评

奉版的认真精神,令人起敬。但是就这件作品看,个人还是觉得,壶是对的,刻绘也是对的,无论布局还是章法,均是可人。。。  发表于 2014-3-28 20:48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20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