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602|回复: 0

他乡遇故知的美丽哀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婧 <br/><br/><br/><br/>“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人以此形容人生中的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是仕途上的春风得意,洞房花烛是情感上的琴瑟和谐,而他乡遇故知则是人在精神世界里的不期而遇,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默契,一份悲喜交加的情愫。<br/><br/><br/><br/>“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每一个曾经身处异乡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远离故土、亲人、朋友,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底的惆怅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更哪堪荒山蓬乱、残雪茫茫、寒夜无边……一切景致在诗人眼里都笼罩着一抹萧疏荒凉的寒意。那一点微弱飘渺的烛光有怎能暖得住孤寂凄冷的心。“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此时此境,即便是无边的落木,滚滚的江水也少了杜甫笔下登高怀远的悲壮,只余万里悲秋的苍凉。可是,人生的调色板永远不会只有一种色彩,常常是在绝望的悬崖边又调和出“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的峰回路转。蓦然间,来自桑梓之地的故人带着衣上山水重重的征尘出现在眼前,殷殷地为你沏上一壶黄山脚下捎来的毛峰,西子湖畔采撷的龙井,娓娓地讲述着那一段夹带着乡间泥土清馨的故事。久违的乡音抚平了褶皱的心湖,驱散了积郁的乡愁,一颗尘封已久的心便如杯盏中卷舒伸展的碧叶,渐渐沉淀成略带着几许苦涩与甘甜的新茶。<br/><br/><br/><br/>“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唐肃宗乾元二年的一个春天,杜甫在由洛阳去往华州的途中与阔别了二十年的故人卫八重逢,写下了有名的五言古诗《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蒙太奇式的闪回中,依约还是二十年前那个气宇轩昂的卫八处士为他把酒饯行,而眼前人已是两鬓苍苍、儿女成行的老翁了。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任何一个个体的力量都显得那样渺小,“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巨大反差最能撞击人的心灵。但杜甫与卫八的重逢却是充满欢欣的,“夜雨裁春韭,新炊间黄梁”,卫八一家人热情地款待着杜甫,捧出了罗浆陈酿,摆满了山间野味,尽管岁月消磨了年少时挥斥金戈的风发意气,却没有疏远老朋友间的情谊,“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素来不善豪饮的杜甫尝尽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欣喜,这一夜,他“醉”得如此浓烈芳醇。然而,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光都是那样短暂易逝,仿佛天际边绚烂的烟火,未及沉醉已不知归处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夕的酣畅淋漓过后又将执手道别、踏上征程。再聚首不知是何年何月,难道又要用二十年的风雨轮回换来一次他乡遇故知的际遇吗?国家的战乱、民生的疾苦、宦海的沉浮,一切未知的因素使这久别重逢后的再次惜别,比当年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悲凉。<br/><br/><br/><br/>美好的瞬间是短暂的,人们因此而倍加珍视,将它珍藏在内心的深处,在每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独自咀嚼品味。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早已不需要两地鸿雁传书遥寄相思,只消一条短信、一台视频就可以快捷地联络到远隔万水千山的朋友。没有了一别二十年的时空阻隔,人们对于他乡遇故知的感受是否也少了几许源自心底的欣喜与哀愁呢?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30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