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7148|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争议的大红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称之为大红袍,壶不错,全手,但当时的确是冲着泥料买的,价格也不菲,但买来后的确争议很大,发到这儿再供讨论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
发表于 2009-5-31 20:38 | 只看该作者
潘俊辉老师的作品,作者可以叫大红袍,可以不叫大红袍,这真的很重要么???,是不是不叫大红袍了大家就没疑问了呢???潘老师对他自己认为大红袍的炼制在博客里写的很明白。当然你可以相信,可以不相信。

小弟一直都很喜欢潘老师的壶,喜欢他的筋纹,尤其喜欢他的小品,在众多网络壶商的作品中,看到现在没见哪个小品有比他更俏的。(纯粹个人观点),价格确实不低...
3#
发表于 2009-5-31 20:41 | 只看该作者
听见大红袍就比较犯晕,乔呢,冒泡出来断断
kbaal 发表于 2009-5-31 17:53


据小弟对乔大的理解,他是不会回这个贴的,就算回。也不会有明确的说法。
4#
发表于 2009-5-31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刚刚看到这个帖子

乔丹会回这个帖子,但我真心的希望无论是发帖的同好,还是看帖的同好,先认真了解一下紫砂的历史

忠于紫砂,我尊重历史,对于大红袍这个泥料名称,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定义的?90年代之前是否存在这个名词?如果真的是90年之后才有,那是真的有还是和其他新命名的泥料一样,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形容?

我们在当今,可以为任何一款设计的作品定义新的命名,也可以为任何一款调配出来的泥料编一个好听的名字。这个,我是干预不得的,但我知道,这种命名不是这么多年传承下来的。
5#
发表于 2009-5-31 21:35 | 只看该作者
乔的好文,顶一个哦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2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香花开时 于 2009-5-31 21:41 编辑

呵呵,这的确是潘俊辉老师的壶,但我发此帖并非对潘老师的作品有任何异议,相反,我非常喜欢潘老师的壶,也经常在关注他的新作,这一点二楼朋友多虑了,关于此壶泥料的问题也和潘老师在QQ里开诚布公地讨论过,因为身边有一些朋友是质疑的,和潘老师讨论一下也属正常,我觉得正常的讨论不会对壶作者有任何负面影响吧,或许我想得简单了。
贴出此壶依然是讨论泥料,不管是否叫大红袍,纯朱泥壶烧完后是否是这样的呈色?我手里有几把朱泥是偏红色的,有几把是红色再偏黄色一些。而市面上关于朱泥里面加铁红粉和玻璃水的言论是非常多的,所以特发上来请大家掌掌眼,有何不可?我想潘老师不会怪我的。如果高手们一致认为有一种原矿烧成后就是这样亮且红,不是更好吗?我用得也心里舒服多了。
没想到此帖勾来了乔老大,多谢指教,真没想在您的地盘上惹出是非来。我看书看到的大红袍与其说是一种泥料,更不如说是一种做法,就是内胎是紫泥,外面刷红泥的一种做法,这大概就是我浅薄的紫砂知识里关于大红袍所有的信息了。
7#
发表于 2009-6-1 01: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管作者对此泥料的定义为何,材质好才是,要温润,层次感丰富,砂性而非泥性,不能太艳......

至于作者喜欢叫什么泥料,我们真的干预不得的
8#
发表于 2009-6-1 06:55 | 只看该作者
朱泥高潘,好壶好料。
大红袍这称谓,乃20年前台湾人所创。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9: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各位指教,其实,此壶除了乔大说的“艳”这一点以外,其他均无可挑剔,而此“艳”和“亮”或许也是此泥料一大特点,要不然就不会冠之以“大红袍”的名称了。就此两个问题与作者交流过多次,交流一次,释怀一次,但身边的茶友看一次,就质疑一次。或许他们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朱泥吧。
作者潘俊辉在QQ里把他如何制作熟砂再加以调制的过程都详细告诉了我,从潘老师那儿得到了好多知识,而且,潘老师还随壶寄来了制作此壶过程的光盘,让我获益匪浅。再加上汶川地震时潘老师慷慨义捐,对其人品非常钦佩。只是泥料本身并非潘老师手制,后来和宜兴当地人聊起过,得知其实制壶人对泥料也并非完全精通,只能有个大致的泥性感觉。
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不加料,泥配泥怎么配都没事。听了大家的话,心里又放下一大半,下次再有朋友质疑,我就讥讽他们没见过世面好了。
我这哪会给潘老师带来负面影响啊?应该收广告费才是,呵呵。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9:03 | 只看该作者
另,大红袍的名称,似乎书上说到俞国良获巴拿马金奖那把传炉壶时说的是“大红袍”,但现在的紫砂书籍,抄来抄去,也并非权威说法,只当参考吧。
11#
发表于 2009-6-1 22:53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纵多书籍,没有叫“大红袍”这泥料,应该是制作过程泥调的一种效果吧,愚见。
  学习中…
12#
发表于 2009-6-1 23: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和思考的帖子
13#
发表于 2009-6-2 10:47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6-2 20:43 | 只看该作者
(⊙o⊙)?泥是矿.矿是金属物质.炼泥的师傅都不知道,做壶大师也不清楚,卖壶的用外交词“具体情况有待证实”各位还是难得糊涂吧!
15#
发表于 2009-6-3 00:25 | 只看该作者
看文既知...楼主是个明白人...如己说述"刚入壶道"...过谦了..
准确的说...应该是走了正道...弯路走的很少吧...呵呵
希望以后能多看到楼主帖....学习并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18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