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阿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玩岩茶及正山小种----六年回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1:25 | 只看该作者
effingham008 发表于 2014-10-16 21:08
期待兄早日圆梦, 小弟也能分一口茶喝喝

哟西........................
62#
发表于 2014-10-16 21:29 | 只看该作者
下次一并寄来尝尝!....0.。我就不说你寒碜了。。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1:33 | 只看该作者
壶海无涯 发表于 2014-10-16 21:29
下次一并寄来尝尝!....0.。我就不说你寒碜了。。

下次十年陈再抽捡了...慢慢等...............
64#
发表于 2014-10-17 00:32 |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4-10-17 09:44 | 只看该作者
阿莫 发表于 2014-10-16 21:33
下次十年陈再抽捡了...慢慢等...............

我耗死你!》》》》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0:46 | 只看该作者
壶海无涯 发表于 2014-10-17 09:44
我耗死你!》》》》

俺自幼上少林习金钟罩...不怕您的臭大脚...........
67#
发表于 2014-10-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4-10-19 11:38 | 只看该作者
好分享!这焙火没法提供更好建议,我玩茶时解放前留下老茶人已八十有多,只有片语只纸的交流,或许是时空隔膜.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在这一甲子时光.只是知道茶区初焙,茶商到手后复焙.茶商难度甚至高于制茶,他们要分类精拣,拼配,看茶焙火,火候非常重要.然后广州市场销售他们制好的茶.这个才是面对消费者的茶,各有各风格,各自秘传制作.而自然有各种口味.老兄若要追究,一是到茶区究源,二到海外求果.海外当以香港为代表,但是我都不知他们技法是否传承下.那个过程上下求索.
老茶人说学徒很苦,但待遇不错.他们曰头睇铺,晚头焙茶的毛头青葱岁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69#
发表于 2014-10-19 13: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23:08 | 只看该作者
六羽茶室 发表于 2014-10-19 11:38
好分享!这焙火没法提供更好建议,我玩茶时解放前留下老茶人已八十有多,只有片语只纸的交流,或许是时空 ...

多谢六羽兄丰富阅历分享......!当今四个乌龙茶主产区真正过硬炭火焙茶师已不多见...

茶商主要任务仅为快速套现及处理积仓货无奈电焙,不足一谈......



与兄分享一支三年陈武夷岩茶之火功




据上家简介..16小时炼至足火! !当年购入焦味重燥喉如刀割...如此垃圾火功还大言不惭声称"历史传承工艺",尼玛......今日抽检..陈化退火三年,干嗅火气仍显著但总算有"醇"感......







老朱泥125cc/8g
润茶首泡出真味,偏浓一线...汤水火气残留约三分,火气退清最少还要两年吧...




尚厚甘醇...意外暗藏着一丝果香之意,此等超急火功挺难得! !哈..哈..







揭盖回魂............



勉勉强强去到八水...........叶底明天补上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23:1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交流茶趣................
72#
发表于 2014-10-20 10:42 | 只看该作者
半发酵茶确实反复多变,皆因复火温度与时间,还有阶段性控制是最麻烦,亦即文武及中火之调制.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1:46 | 只看该作者
六羽茶室 发表于 2014-10-20 10:42
半发酵茶确实反复多变,皆因复火温度与时间,还有阶段性控制是最麻烦,亦即文武及中火之调制.

哈..哈.........与六羽兄吹水喷沫非常享受...............




附上三年陈岩之烂底博君一笑......












点评

从叶底上看,感觉这茶在做青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问题。后期又急火焙。  发表于 2014-10-21 13:47
74#
发表于 2014-10-20 12:26 | 只看该作者
阿莫 发表于 2014-10-20 11:46
哈..哈.........与六羽兄吹水喷沫非常享受...............

那次入大益发酵车间,亦学习和印证了不少东西,他们工艺方面做得比我想象中更好.毕竟将近四十年熟茶经验,对茶理解已相当深入.对发酵把握相当精确,海量经验底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莫 于 2014-10-20 19:11 编辑

抽检"五年陈(2009)挂墩熏烟正山小种"

记得当时正山小种市场还未出现"老枞"或"百年老枞"这类细分冠称......但这支师出无名的挂墩熏烟正山小种当时购入时价格较硬,却与08梁骏德特级熏烟价格持平...可见非同一般货色...当时误打误撞购入一斤作陈化试验,也算一个"缘"字吧...




按严格分级,只有这个品相才配称"特级"




干嗅烟味几乎退清...微酸...





100cc盖杯/6g
质厚! ! !烟退松香显...水软甘..酸气一闪而过..地道桂圆汤!



五水...渐渐见甜......







十水..松香桂圆味清晰可辨,甜润可口...熏烟入骨工艺严谨! !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6 11:4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