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貌似毛笔字的钢笔字?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动静等观 发表于 2013-7-16 01:21
1  版主误会了,我说王羲之的好,并没有说理解王羲之了,只是经过我身边的人的统计,王羲之的兰亭与颜真卿 ...

我并未误会
我就是针对兄以及你提到的身边的人的基本认识来说的
一般人看兰亭序相对干净些
争座位是拓本,相对模糊
认为争座位不好,其实兰亭序也不知所云的

第三点,关于田蕴章,请参看29楼,我已经指出田氏兄弟是伪书法了
请远离田氏!

学欧,当然就是欧了!
正好有个照片,这,应该是你的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1:08 | 只看该作者
动静等观 发表于 2013-7-16 01:21
1  版主误会了,我说王羲之的好,并没有说理解王羲之了,只是经过我身边的人的统计,王羲之的兰亭与颜真卿 ...

兄的第二点
希望我的贴图能够把问题阐述清楚
这个还请耐心等待
我在慢慢做
多谢你的关注!

48#
发表于 2013-7-16 12:58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7-16 11:08
兄的第二点
希望我的贴图能够把问题阐述清楚
这个还请耐心等待

版主不要有想法啊,我并没有恶意啊,回应版主,就是我一如既往的支持版主[em31][em31][em31]后面再加一万个。。。

点评

呵呵!兄见外了!文字交流,我都不在意什么的,我知道文字的局限……  发表于 2013-7-16 16:45
49#
发表于 2013-7-24 09:23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继续啊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3:27 | 只看该作者
cxm663 发表于 2013-7-24 09:23
版主继续啊

呵呵!
不着急
资料在编辑中

51#
发表于 2013-7-25 16:15 |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3-7-25 21:37 | 只看该作者
怎样驱使毛笔形成轮廓? (转帖)

施加怎样的力,就会导致怎样的笔的运动,从而产生怎样的后果(笔迹的轮廓)。实际上,毛笔书法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不同硬笔书法,它的轮廓变化是突出的和丰富的。我们研究的无非是怎样表达出所需要的轮廓。

    研究笔法,就是研究人对毛笔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出现了怎样的效果。笔迹在纸面上的最终呈现,主要是两个方面,质感与轮廓。

本小节讲轮廓。

先粗、后细、再粗,第一横比较短、粗,第二横比较长、细,两横的角度都略向右上方倾斜,第一横略有凹弧,第二横略有凸弧。


轮廓是可以用粗细、长短、角度和弧度这四个量来描述的。

    毛笔垂直于纸面的运动,决定了笔画的粗细,而长短、角度、弧度则是由平面运动构成的。

举例如下:

    一组简单的楷书笔画两横,也就是“二”字,可以描述为,先粗、后细、再粗,第一横比较短、粗,第二横比较长、细,两横的角度都略向右上方倾斜,第一横略有凹弧,第二横略有凸弧。这样的轮廓是通过怎样施加力而形成的呢?   
1,第一横,笔锋基本垂直于纸张,向右下方切入纸张,切入时略快,笔按下到位时(达到了所要的粗细的程度),要慢。这时,笔锋的锋尖是偏向左上方的,接触纸面的是笔头锥形的4点钟部位。

   
2,略顿,然后右行,在右行的过程中,笔锋的锋尖应该处在笔画中间偏上的位置。按笔的力度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以正中间为界,再转为由轻到重,由快到慢。在这个过程中,应保持用力方向的略向右上方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大约在10度,并且要有一个不明显的下凹的弧度。

  
  3,到合适的长度时,最复杂的阶段来了——运笔更慢,稍重,顺时针略微捻动笔管,笔锋自然呈扇形铺展开来,偏向笔画轮廓的上边缘,然后向右下方按笔,紧接着轻轻提笔直至笔锋的毫尖与纸张接触,若即若离,此时,笔管的方向应该在指和腕的控制下向左上方略有倾倒,这是为了让笔锋所接触到的地方(轮廓的右下方)比较饱满有力;与此同时,笔尖沿着笔画右下方做弧线绕回至笔画内部,也就是说,横画的末端的右下角是用笔锋勾勒出来的饱满的轮廓,最后,笔锋收纳在笔画之中,提笔,完成。

    4,第二横,重复上述动作,只是有两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比第一横细一些,也就是按压的力度小一些,第二是弧度为上凸形,运行的距离也长一些。

    由于是文字表述,没有视频,所以看上去比较复杂,但是操练起来很简单,做得完美不容易。

上述前三个动作,还没有包括圆笔与方笔的区别。古人对圆笔与方笔并没有做严格区分,在这里,我讲的是笔法而不是结构。笔法的方笔就是指笔锋切入纸面的切口比较方整,圆笔是指此切口比较圆润。这种方与圆又是靠施加怎样不同的力而形成的呢?

    圆锥体锥面与平面相切,应该在平面上留下直线,但是一边运动一边切入,就会留下弧线。  


IMG_2593
IMG_2590  根据这个原理,当我们要写出方口时,就应该在切入纸面时原地不动,略有顿挫,然后再向右运笔;而写圆口时,则应该一边落笔一边开始向右运笔,于是,就出现了圆弧口。

   再举一个深入的例子,笔法也更加隐秘、高级一些,刚才提到过,但没有深入,那就是横画末尾的轮廓。绝大部分人认为是靠三个分解的动作完成的,第一,向右上方运笔;第二,向右下方运笔;第三,折锋向左上方运笔,做到藏锋。这当然可以做到,但是不好。好的、自然流畅的笔法是这样的:

    1,在运行到适当长度后,以笔杆为轴,轻轻地顺时针捻动,这是就会呈现自然的向上凸起;

2,轻轻提笔,笔锋与纸面若即若离,向右下方略作运行,然后转回,将笔锋收纳进笔画之中,完成藏锋的动作。 上述动作的最大好处是,笔画轮廓的微妙变化不是描出来的,而是笔锋的自然运行实现的。

    上述动作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1,传说中的“笔笔中锋”一无必要、二不可能,调动笔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笔画都是由中锋和侧锋共同完成的。绝大部分笔画,其轮廓变化都不是平行的,而是不规则的,换句话说,不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如果纯粹是中锋运笔,那么,所产生的轮廓就应该是完全对称的。就因为不是中锋运笔,才产生了丰富的轮廓变化。这是由笔锋的锋尖和笔锋上端的笔肚共同完成的。比如颜柳的走之底的那一捺,轮廓的上半部分是流畅的弧线,下半部分则是有3个拐点的折线,并且,整个笔画呈现出细-粗-细的节奏。一般而言,这样的较为复杂的轮廓,上半部分是由笔锋的锋尖完成的,而下半部分则是由笔锋上端的笔肚完成


IMG_2594的。

    2,除了平面运动与垂直运动以外,笔头的自转也很重要。横画结尾处的那个小装饰,就是靠笔头自转完成的。另外,一些有弧度的笔画,如果要写出饱满浑圆的轮廓效果,也需要笔头的自转。这里举楷书中的长撇,这笔画往往有一定弧度,如果不随着弧度的方向转动笔锋,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如图38,两种笔法的不同效果),这也是大部分人长撇写不好的原因。想写好很简单,通过略略捻动笔管,让笔锋的指向始终与笔画的运行方向保持一个“车辙”里,而不是笔锋偏向一边。这就是典型的中锋运笔。
    3,何谓藏锋?为何藏锋?藏锋就是在落笔和出笔时,将笔锋收纳在笔迹的中间,而不是外露在笔画的边缘。这是中国书法中非常重要的笔法之一。藏锋,首先是因为自然的回转,因为汉字总是一笔结束后另起一笔。 比如写“二”字,两横,写完第一横,必然要从向右的笔势转为向左,这样,在第一横的末端和第二横的首端,就会有一个转换运笔方向的过程,也就自然形成了所谓“藏锋”。几乎所有的藏锋都是因为运笔方向的改变。  其次,有些笔画不藏锋,就无法写出浑圆饱满的效果。笔毛的分布不是永远整齐的,特别是在运笔一段距离之后。如果不用笔锋在收笔时勾画一下外轮廓,让笔锋再收回到笔画的内部,就会出现笔画边缘的瑕疵,不够圆满。(插图39,不藏锋的效果)

    绝不是任何笔画都要藏锋,比如平撇、勾挑的尾部,比如一些点画、横画的入笔处。那种要求笔笔藏锋的说法是根本没有仔细研究笔法的人的教条。

    4,笔拿不直,行不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你想要什么效果?执笔当然很重要,但是执笔法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如果笔锋已经偏了,你还把毛笔拿直,那么你用的就不可能是中锋,如果笔锋是直的,你却不把毛笔拿直,那么你用的就是偏锋。

    简单说,需要控制的是笔锋而不是笔杆。如果需要中锋的效果,就要设法将笔锋而不是笔杆垂直于纸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很多入门者,就是搞不清楚这个道理因而在门外徘徊的时间很久。

    通过上述探讨(虽然繁复,但一点也不难),我们知道了施加怎样的力,就会导致怎样的笔的运动,从而产生怎样的后果(笔迹的轮廓)。实际上,毛笔书法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不同硬笔书法,它的轮廓变化是突出的和丰富的。我们研究的无非是怎样表达出所需要的轮廓。
53#
发表于 2013-7-27 13:29 |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3-7-27 13: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贴
55#
发表于 2013-7-29 01:13 |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3-8-1 10:49 | 只看该作者
57#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8-4 01:27 编辑
lovelycai 发表于 2013-7-25 21:37
怎样驱使毛笔形成轮廓? (转帖)

施加怎样的力,就会导致怎样的笔的运动,从而产生怎样的后果(笔迹的轮廓 ...

2010年6月9日,记者走进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魏明生为我们揭开了巾帼英雄赵一曼的“手迹”之谜。

魏老小心翼翼地拿出他珍藏多年的两幅已经发黄的照片,这两幅图片都是手写的书信“手迹”。其中一幅是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宁儿写下的遗嘱;另一幅是信件的复印件,信的落款还有一个“李坤泰”的私人印章。

“李坤泰是赵一曼的本名,依信上标注的时间来看,这封信写于1926年1月10日,当年赵一曼21岁,已经是宜宾白花场团支部书记。”魏明生介绍,这封信共4页,内容是赵一曼写给中央的亲笔信,谈了自己对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的看法。因为信上署名李坤泰,才被人忽略。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宜宾白花场白杨嘴村。20多年后,她在东北抗日改名赵一曼。

据后来的史料,赵一曼在同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捕,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摧残和折磨,临刑前写下遗嘱,全文如下: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这份遗嘱即是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被认为是赵一曼“手迹”。魏明生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认为,这并非赵一曼的“手迹”。

第一,没有说明来源。从时间和内容看,这份遗嘱是赵一曼被捕后、临刑前写的。赵一曼被捕时已身负重伤,在关押中曾在医护人员帮助下逃出,但很快又被重新抓捕,此后一直处于日本宪兵的严密监控之下,不可能将遗嘱传递到社会上流传。因此,赵一曼遗嘱的来源只能是日伪留下的档案。在日伪留下的档案中,赵一曼临刑前留下的遗嘱,内容一样,时间一样,却是用日文记录下来的,并无赵一曼的“手迹”。

第二,与赵一曼生前留下的字迹无共同之处。赵一曼生前留下的字迹极少,我们手上掌握的一份赵一曼的亲笔信(图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赵一曼手迹,现保存在中央档案馆。这封信写于1926年1月10日,当年赵一曼21岁,书法风格已基本形成。赵一曼牺牲的时间是1936年8月,两份信件相距时间仅10年,书写风格应当大同小异。


  

第三,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赵一曼》在全国放映之后,党和政府抽调专人调查赵一曼烈士的身世。这时,宁儿已长大成人,名叫陈掖贤。陈掖贤得知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百感交集。他用钢针在自己左臂上刺上了“赵一曼”三个字,并抄写了一份母亲留给他的遗嘱,从北京寄到正在四川读书的大女儿陈红手中,并嘱咐女儿对奶奶遗愿要永世不忘。陈红将这件由父亲亲笔抄写的奶奶的遗嘱视为传家之宝,珍藏至今。魏明生回忆,他专程拜访了赵一曼孙女陈红。经陈红证实,赵一曼“手迹”的确出自其父陈掖贤之手笔,不是奶奶的手迹。陈红出示了那份珍贵的遗书。



魏明生等一些党史专家将陈红珍藏的遗嘱与赵一曼“手迹”相对照,二者没有什么不同。可见,赵一曼“手迹”内容是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嘱,“手迹”实为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所抄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58#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1: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
我转贴了最近网上出现的一个赵一曼遗书的照片
是横格纸张钢笔书写的
这个文字
许多网友评论,因为横排格子和简化字的存在
认为不是赵一曼亲笔
所以,我找来一篇说明文字
基本可以确认,这个是赵一曼的儿子抄录的遗书文本
下面
我展开一些论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1:3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57楼这图片太小
我只说两个字
最后一排,赵一曼的赵字
再就是母亲的亲字(倒数二排最后一个,繁体字)

赵一曼去世时,他儿子当然还生活在民国时代
因为他所受到的那种毛笔书写教育
使得他在解放后以钢笔抄写这段话时
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字都很圆
注意,几乎所有的横折笔画,出现在右边时
都是弧形圆转——这,就是长期以毛笔书写的人,在钢笔书写时
依然保持着毛笔的书写习惯

换言之
这种钢笔字
是纯写钢笔字的我们这代人写不出来的!

母亲的亲,说明书写者很熟悉繁体字,但是他又是在简化字通行之后来抄写这段文字
赵一曼的赵,走部下面的如同W横向处理的弧线
也都是毛笔书写习惯,在钢笔这个硬工具运行下的明显痕迹。
60#
发表于 2013-8-4 01:56 | 只看该作者
我用毛病蘸墨涂了十几年的纸张,却发现问题所在...
感谢楼主!!!

点评

不客气!欢迎你把自己毛笔书写的感受说出来,互相交流!  发表于 2013-8-4 15:39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4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