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45335|回复: 1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紫砂器“工”和“艺”方面的一些个人见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9年的上半年过去了,我的一些预言,大部分都兑现成为了事实。但近期忙于做生意,少有空闲安静下来写东西,今天周末,还是起草写一篇东西吧,希望大家能从文中受益,即是我的荣幸。

紫砂壶器的“工”和“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我通过这10年紫砂器的收藏,逐步理出了一些属于我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就是“工”和“艺”在结合前是可以分拆开来逐一探讨的。

艺是什么?“艺”可以理解为原始题材创作、美学底蕴、对壶器整体结构把握等方面的知识层面的概念。艺是工的指挥官!
但即便拥有了艺,手上无工,也等同于无米之炊,是硬伤。有艺而无工者,往往要找代工。

工是什么?工可以理解为概念兑现、将思想、计划实施直至完成成品。工是艺的执行者!
即便有很强悍的手艺,如果制壶者的眼光只有那么短浅、思想格局只有那么小、思维方式只有那么局限,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是不会有大前途的,这样的匠人沦为他人的代工手者比比皆是。

工要得到艺的层次的质的提升,需要加深对传统的理解,对美学的追求和研究,或许,当你把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交给一些“钳工”,让他们对着攀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加深对美的理解,对壶的理解,他们缺少的可能就是这些实物攀模资源,他们缺少的也可能是严格督导他们工作、提升他们作品品质的优秀经纪人。
反之,艺者要加强工的精湛,手上的硬功夫是需要长年累月的高强度的反复锻炼,并不是说聪明的艺者就能掌握强悍的工,这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

我有非常认真的看过一些一厂老工艺师到普通技工的厂版作品,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作品经严师督导,做法很正统,规规矩矩,手法非常的
我并不认可老一厂高工名师的作品在艺上就一定很美观,反之,我认为老一厂工艺师以前很多的作品在现代审美学上都是说不过去的,有些器型形状古怪甚至丑陋,线条呆板僵硬,毫无灵气可言,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如果换了新泥料做,壶底换个陌生名字,估计新生代紫砂爱好者是肯定不会光顾的。

反观当代很多的所谓民工作品,作品器型很漂亮,线条柔美,比例协调,过渡自然,让人过目难忘。但打开壶盖之后,看做法就总觉得有点小失望,要么觉得不够挺刮,要么推墙挂底的功夫觉得不太精到,在么就觉得壶在每个角度的“面”没有规出来,确口气的样子。

有些同好私下跟我探讨过,就艺而言,一把真正的好壶就如书法上的挥洒,一笔带过,无精工修饰,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的大线条为之精品。这个观点,我个人并不否认,但也不是全盘接受,我可能会增加一份属于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一个比例协调大气的架子上,构筑出完美的精工。

为了要结合这些,日后在壶品的选择上,甚至在我的签约陶手的要求上,我都希望他们的新作品能尽量的满足工和艺的要求。

关于艺方面,能够写的东西太多,我自己目前组织出来的还不够全面,我就发一些工方面的图片,仅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在联盟玩的陶手们,这贴能对你们有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壶:工与艺的完美结合
martin0571 发表于 2009-6-27 00:43



曲壶的工并不完美
理由很简单,我上手过的曲壶,连哈夫线都没有清理掉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点,线。面。倒角。卷脚。是鉴别一把好壶在对工上而言是基本要求

你乔大已经把紫砂工艺理解的很精透了
佩服。
壶懂我 发表于 2009-6-27 01:07



在壶懂我大师面前,我不敢叫板..........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壶只是在照片上看过,从未上过手。真是这样,实在遗憾!
我一直认为,曲壶具有现代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审美取向,可算是创新壶型的佼佼者,在近代紫砂应有一席之地。
martin0571 发表于 2009-6-27 01:10



曲壶就艺而言,绝对是一面当代新紫砂器中的旗帜

但如果当代有人纯手工复制出曲壶,那就要另外开一个话题探讨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老大最近的确很忙。我怀疑这篇文章就是代工的。
平常心 发表于 2009-6-27 11:32



今天凌晨花了2个小时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乔丹的观点。在网上能写出这种水准文章的也只有乔丹了。
laowu 发表于 2009-6-28 12:55




感谢曙清认可
其实,你们都比我强,这个我非常清晰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博吾开业我们见过面。
stdgz 发表于 2009-6-28 23:23



兄客气了,期待下次会面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

最近真的写不出什么东东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小朱就倒角的理解有点不同

首先,倒角倒出来的结果是能够倒出一个折面,而不是一个弧度,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以前接受过一厂严格训练的艺师很多都能做到。反观未经受过训练的民间陶手,很多都不掌握这项技术

倒角的面,在很大程度上和身桶、流/把/纽的近似,虽然不属于艺的范畴,却是精工的体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成長自己,也長養他人紫砂智慧的好版主,感謝您.
陳師 发表于 2009-6-27 13:17




兄太客气了

我知道台湾会员访问的速度很慢,这个问题,恐怕要到7月底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论坛里少有的好贴
探春 发表于 2009-6-30 12:31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是工即精雕细琢,费时费工,艺需要多方面修炼,讲究厚积薄发,能够体现作者对美对形体的理解,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呵呵,乔大,俺乱说的啦,哈哈哈哈。。。
梦回唐朝 发表于 2009-6-30 14:38



工是可以依靠长期锻炼磨出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的思想惰化等,工可进也可退

艺是人的艺术修为、美学底蕴、对事物的接受和认可等,也是人的境界、格局的体现。艺不是通过锻炼就可以拥有的,往往是通过一些机会接触到一些高层次的思想或事物之后就可以得到精进。所以艺的提升耗时,很可能只在一瞬间。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没有接触到什么好东西,没打算吸收什么好思想,那艺一辈子都不会得到提升。

所以,工和艺一样重要,缺一都不可。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1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