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朱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原矿朱泥标本( 许卫良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1 23:01
标题: 朱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原矿朱泥标本( 许卫良作品)
本帖最后由 酋长 于 2014-6-12 12:11 编辑



我知道这帖,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没事,性格使然,玩我所爱,不吐不快。

为什么追捧朱泥
1.      朱泥因其发色现沉重之红锈色,有饱经沧桑之质感,色调朱红而不妖艳,使用日久益现沉蕴古老气息,简言之-“内敛中国红”备受壶友追捧;
2.      十朱九残,由于朱泥烧成收缩率比一般泥料高80%,(朱泥@  25%;一般泥料@ 12%)所以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原矿朱泥”!不要调砂,不要灌浆,不要忽悠。所以300cc以上的,我都要打问号,你真没调砂吗??!!你壶嘴真没灌浆吗??!!问问你自己的心!
3.      由于成型难,很难看到精品,言必出杀顶,极品的,我看了很多,我只能跟帖“呵呵。。。。。。”

为什么赵庄红,小煤窑
1.      这2个都是矿名,小煤窑收缩率更可怕大于30%。粘性强,一般都是和着其他泥料里,增加可塑性。小煤窑成品壶,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老婆婆皱”;
2.      赵庄红,发色是橘子黄,它不像小煤窑那么有层次感,极易泡养,一般2-3水就见效果!像绸缎一样(感觉有玻璃感),这种是否喜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不要高温窑烧
不知道!!!真是不知道,高温烧成朱泥更是困难重重,基本你做之前先要烧高香,然后默念999次“不要裂” 多一次不行,少一次也不行。撞大运吧
但绝对不能说高温出来,泡养效果就好,那是扯淡的心理作用,只能说高难度成型。

为什么 许卫良
兄弟曾经和我说过,你用了许卫良的壶,你就不想用其他人的泥料了。我开始真心不以为然,我只觉得许卫良的壶,型制好,气势足,一气呵成!但论工细,至少不会超过×××吧,器型能否优于另一个“×××”呢?,毕竟,×××是做仿老出来的。
但当我上手 许卫良的 朱泥后,我真的是呆立2分钟!器型大,型制把握绝佳!细工杀顶!对不起,我用杀顶了!但真心是,至少我手上的×××,兄弟手上的×××,都无法与之匹敌。
老实说,实实在在用纯原矿朱泥认真做一把壶的,真是太少太少,因为他成型太难了。烧坏的几率太大,一般都会调砂敷衍了事。从这点,我打心底尊重许师!
好吧,这里肯定有人会列举很多认真做朱泥的工手!那么,我先上壶图片吧,欢迎同好上壶比较
第一,  确认是原矿朱泥;第二,容量大于220 CC ;第三,不要调砂,不要壶嘴灌浆
有这几项,我有自信很少人能超过许卫良手上的朱泥!





作者: 大西北HOHO    时间: 2014-6-11 23:16

作者: 雅.缘电木茶盘    时间: 2014-6-11 23:20

作者: coolfire    时间: 2014-6-11 23:25
感谢楼主分享关于朱泥的知识,通篇看到兄提到纯原矿朱泥成型太难、烧坏几率太大,想知道许师的纯朱泥壶成品率如何?纯朱泥壶成型这么难,许师如何掌控?纯属好奇,望兄解惑。
作者: szjoey    时间: 2014-6-11 23:34

作者: 板桥世家    时间: 2014-6-11 23:35
欣赏了
作者: 何大侠    时间: 2014-6-11 23:39

作者: nailbox    时间: 2014-6-11 23:58
学习+欣赏
作者: ljx139020    时间: 2014-6-12 00:05
收chang学习了
作者: feelman    时间: 2014-6-12 01:31
9这把不错
作者: 老壶途    时间: 2014-6-12 02:17
这把壶是赵庄朱泥吗?
作者: 人海一丁    时间: 2014-6-12 07:53
这壶没有很多人刻意表现的皱,为什么?
作者: 及时风    时间: 2014-6-12 07:58
有道理
作者: sam    时间: 2014-6-12 10:16
各花入各眼!
作者: 壶言乱雨    时间: 2014-6-12 10:33
见识了  
作者: xingfeilll    时间: 2014-6-12 10:45

作者: bboss555    时间: 2014-6-12 10:54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2 11:58
coolfire 发表于 2014-6-11 23:25
感谢楼主分享关于朱泥的知识,通篇看到兄提到纯原矿朱泥成型太难、烧坏几率太大,想知道许师的纯朱泥壶成品 ...




兄好, 诚实来讲。原矿朱泥不做调砂,烧成的比率都很小。所以很少有工手愿意做 全手工 原矿朱泥壶的。

我和许师 没有直接聊过他的成品率,但相信不会高,我也相信他是经过无数的失败去了解了泥性,才做出1-2个精品的,我大胆猜测,他手中的残次品数量远远大于成品!尤其他用原矿 朱泥 做的壶又是 超过 220CC 的大品种。

这只是第一步,当烧成后,要不起泡,不内裂,三点一线就又得看天和 窑的脸色了。

所以,大品原矿朱泥精品,是很珍贵的。

作者: 淡忘    时间: 2014-6-12 12:09
广告?许的不用调砂?
作者: 酋长    时间: 2014-6-12 12:11
本帖最后由 酋长 于 2014-6-12 12:12 编辑

请不要直接指名道姓对比技师,谢谢。已经修改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2 12:24
酋长 发表于 2014-6-12 12:11
请不要直接指名道姓对比技师,谢谢。已经修改



好的~~这点以后注意!

作者: 1766046331    时间: 2014-6-12 12:46
dave0050 发表于 2014-6-12 11:58
兄好, 诚实来讲。原矿朱泥不做调砂,烧成的比率都很小。所以很少有工手愿意做 全手工 原矿朱泥壶 ...

有点神乎了。在丁山做什么泥的壶都容易的。许多人说这难那难,无非想多卖二个钱钱。天天在泥登上弄那个东西的人都知道,不难的。有空到窑上,做壶的人家去看看,都是成堆的壶啊。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2 13:26
1766046331 发表于 2014-6-12 12:46
有点神乎了。在丁山做什么泥的壶都容易的。许多人说这难那难,无非想多卖二个钱钱。天天在泥登上弄那个东 ...




兄说的极是,我也觉得这事真不难。

但遇到的很少,你可以上几把让我长长眼。

紫砂也没什么神乎的,简单点玩,简单点欣赏。

但也不要不屑一顾,首先 你要尊重每一个从业者,同时要尊重泥料的特性。尤其当你不是一个从业者,仅仅只是旁观者的角度。

就好似,你站着说话腰不疼的说:火箭上天有多难,我天天摆弄也能上。

记住:首先要尊重,再次要了解,最后你最好去实践了,再发表上述言论。

你可以就壶论壶,引证上图,我虚心读帖学习。但不要好似看穿一切内幕,其实在我看来,只是无知者无畏罢了。





作者: shanrenllele    时间: 2014-6-12 13:47
料工超赞的,真的极其用心!型在朱泥上不能强求。从碳点看应归属于当今的小煤窑朱泥。价值几许?方便的话短信息一个,谢谢。
另:宜兴的好泥料不会只做一把壶,有时是一批一批的,甚至是一吨一吨的,玩笑别在意
作者: gordongao    时间: 2014-6-12 14:56

作者: 骏马嘿嘿    时间: 2014-6-12 15:13

作者: 无边    时间: 2014-6-12 15:43
壶是漂亮的。
作者: 壶徒了    时间: 2014-6-12 16:33

作者: 豆豆    时间: 2014-6-12 17:11

作者: 爱壶轩    时间: 2014-6-12 18:57

作者: martinzjy    时间: 2014-6-12 19:23
技术贴,学习了
作者: 凡心    时间: 2014-6-13 10:18
学习,欣赏了,对朱泥,真的很晕
作者: 梁权    时间: 2014-6-13 10:29
说句大不敬的话,卫良正在上升期,但卫良的部分粉丝,一如既往的在这个时候智商降低甚至胡言乱语。早年佛山那几个先例,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早年与卫良相遇,作品品质有待提升,但另一帮粉丝则认为很强大
后来作品品质上行,又一批粉丝则认为当代只剩下卫良了
再到后来,作品上一个新台阶,行当内顾景舟之后就是卫良了
返回头去看,2006、2009、2011的作品,有多少人愿意一如既往的支持?散落到二手市场,流通率究竟有多高?

返回头去,看看邹跃君15年前的作品,看看唐彬杰15年前的,看看高旭锋,吴界明,甚至范国华15年前的,看看徐金根20年前做的仿老壶。看看这些人的早期的不成熟的作品在当下的流通率.........

不要因为自己很喜爱,很忠实,就把其他存在的同业一并埋汰了。3年后许卫良作品更上一层楼了,会怎么看待今天的这把朱泥壶?
联盟里不愿意公开说的大有人在,因为我和许卫良和是好兄弟,是至交,是多年走下来还在一起的老朋友。是联盟陶手工作室的头牌第一位。人家不说,是看着我乔丹面子才不说的。但你点名打压那些陶手的粉丝怎么看待?要不要一并给我面子?是不是真的已经天上有地下没有了?

发帖之前,留条活路给许卫良吧。


作者: 丝丝不烦    时间: 2014-6-13 11:01
感谢楼主分享关于朱泥的知识
作者: 壶谨淘    时间: 2014-6-13 11:32
有点意思。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3 23:50

呵呵,

朱泥从古至今无原矿
宜兴除了紫泥红泥缎泥
别无他泥。
还能算得上原矿的是当代发现的降坡泥
但降坡泥的宜茶性还有待考证。



作者: 晴铭    时间: 2014-6-14 00:16
说的有点过了,真正朱泥做得好的不过是少
作者: tat    时间: 2014-6-14 02:41
1766046331 发表于 2014-6-12 12:46
有点神乎了。在丁山做什么泥的壶都容易的。许多人说这难那难,无非想多卖二个钱钱。天天在泥登上弄那个东 ...

俺在联盟店铺買过一把袁超全手工制作的200c.c.原矿小煤窑朱泥水平壶,祗花750元,已养得不错.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5 22:28
梁权 发表于 2014-6-13 10:29
说句大不敬的话,卫良正在上升期,但卫良的部分粉丝,一如既往的在这个时候智商降低甚至胡言乱语。早年佛山 ...



出差几天,才回来看到帖子。

看作品说话,说自己看到的。

1. 实物作品做了比较,诚实做了表达,你可以说我说的不对,但不要人生攻击,这个把你显低了。有没有胡言乱语,你会比我更清楚,这些最好的朱泥,有多少,我相信你最清楚,丁山有多少工手的藏泥可以和这比较,相信你也很清楚,如果这些都清楚那又是谁在胡言?!

2. 许卫良之前的作品,我根本不知道,因为我坚信任何作品,我绝对不人云亦云,只有我上手了,我才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点我感恩于联盟以及乔丹有技术有水准的帖子。如果记得不错,你就对许早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讲解,更多的是褒奖和推荐,诸如《难能可贵-许卫良》,《好传炉,卫良造》。。。。。。。也是很早前通过这些帖子,我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工手叫 许卫良。但早期的作品诚实讲,我认为说的有点大了,夸张了,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我没有上手,仅仅只是图片,我还是不愿跟帖评价,或者灌水说些废话”欣赏了,呵呵之类的“

而今天,你又说许卫良之前不成熟作品 在二线市场流通率 云云;更奇怪的是,目前许的代表作,已经得到藏家,业内公认的好的作品- 上合桃,汉云,葫芦,寿星。。。。。。这些不仅仅是在拍卖会上得到市场检验,也得到圈内工手的认可 ,反而这个时候,你拖出 许之前不成熟作品,做推论,引结论。这是 ”马后炮“ 还是” 卧槽马“?!

3. 吴界明,高旭峰,唐彬杰,这些无疑都是现在的硬通货。即便15年前,那时也是圈内炙手可热的陶手,但许卫良何时回到泥凳,你在 《难能可贵-许卫良》有叙述,你很清楚这样是否公平,这样是比较还是打压? 那么吴界明,高旭峰,唐彬杰学徒时的作品,流通率又如何?
许卫良 作品 在短时期内,(其实也不短了,相比较其他工手而言很短)飞速提高,我认为认真很重要,天赋我认为更重要。这里我只能用天赋!
因为,对壶的理解,创作 确确实实少不了这一项

4. 我很清楚,要上手看过后,才能实事求是发帖,所以我很拿了手上的 其他工手的作品,仔细比较才说出这番实话!
为何你觉得,许卫良会没有活路?他的路 是他自己走出来的,是拿作品走出来的,何须我们一般爱好者留路给一个 陶手,这是什么逻辑?
勇的朱泥 长于 原矿朱泥的拼配,徐的 我听说有好泥,但上手的,真不如许的,而对于壶的气韵及器型的把握诚实说 不如 许,壶型的创作就更没有了!
那紫砂的推动到底要不要 创作?还是一味临摹,不停的临摹下去?
而徐和许的 年龄 也是 不可回避的事实,许是 少壮派,徐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力和精力都无法与之匹敌,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我很清楚,说话要有智商,但情商更重要,而做玩家简单点好,纯粹点好,不要把面子挂在脸上,面子是大家给的,挂出来不合适的。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5 22:36
老太极 发表于 2014-6-13 23:50
呵呵,

朱泥从古至今无原矿



啊!老太极, 我很尊重你,你每次的帖子都很有营养。

”朱泥 从古至今无原矿“,这个和我之前了解的出入太大了。

您的意思是,朱泥从古至今都是不存在这种泥的? 那朱泥是怎么出来的?都是调配出来的?望解惑。

作者: 宋子    时间: 2014-6-15 22:39
老太极 发表于 2014-6-13 23:50
呵呵,

朱泥从古至今无原矿

真不赞同。

作者: 茶源紫砂    时间: 2014-6-15 23:02


作者: 简单    时间: 2014-6-16 07:47
梁权 发表于 2014-6-13 10:29
说句大不敬的话,卫良正在上升期,但卫良的部分粉丝,一如既往的在这个时候智商降低甚至胡言乱语。早年佛山 ...

有失水准。
作者: 淡泊明志    时间: 2014-6-16 18:00
有幸实物比较过许卫良和别的实力派制作的朱泥壶,别的不懂,泥料,真的无人能出其右
作者: catalpa    时间: 2014-6-16 22:20
好壶
作者: 金陵散人    时间: 2014-6-16 22:52
许卫良的朱泥壶还是不错的,但现在确实有点过热,紫砂界从来不缺少击鼓传花的游戏!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6 22:54

不要解惑了
此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了
有人都听出老茧了
呵呵。
你相信你的了解
你就继续相信。
但我要告诉你
解放后至文革后期丁山还没有朱泥这说法
现在朱泥只是一种称谓
无原矿。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6 23:01

老乔的那段话
我认为很有水准。
这是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
最有水准,
也是最能体现他性格最温暖的一段话。
没变
还是我那个朋友乔丹。


作者: 鼎壶斋    时间: 2014-6-16 23:32
梁权 发表于 2014-6-13 10:29
说句大不敬的话,卫良正在上升期,但卫良的部分粉丝,一如既往的在这个时候智商降低甚至胡言乱语。早年佛山 ...

乔版快人快语,话糙理不糙,观点中立中肯。现场看到许的壶了,泥、工很到位,许工待人接物也谦虚诚恳,印象真心不错。至于楼主观点就不讨论了,还是那句话:卖壶的有千种卖点,买壶的也有千种理由,玩壶不易,且玩且珍重吧。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7 01:40
老太极 发表于 2014-6-16 22:54
不要解惑了
此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了
有人都听出老茧了



老太极 这太极耍的。好吧,边看世界杯, 边说说我的理解, 简单点玩,懂点一般的紫砂知识,不被忽悠是目的。但也千万不要故弄虚玄,这样玩的累,把自己搞的糊里糊涂给不良分子钻空子。

1.  呵呵,

朱泥从古至今无原矿
宜兴除了紫泥红泥缎泥
别无他泥。
还能算得上原矿的是当代发现的降坡泥
但降坡泥的宜茶性还有待考证。


如果 假设你这个结论是对的,请问: 明末 周高起云:“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这位紫砂界专家 在古代描述的是什么泥?
我估计你是 参看了 一些现在的书,你理解,红泥+朱泥属于 清水一大类的2小类,但他办法 是只做实验,自己不做观点,靠读者自己理解做判断。你下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
紫砂本身就是传承之物,老一辈都有明文记载,怎么到您这就变成 从古至今无原矿,你的依据何来?

好,古说了,我们来说今。我们知道 朱泥的收缩比率高出 红泥 80% 以上(朱 18-27%; 红10-13%)这就使得 朱泥窑烧要非常小心,但或多或少还是有 “ 褶皱感”  这个是看得见 摸不着的。但现在很多也在迎合这个观点,加入一些冲浆泥料,杂质比较多(这里杂质是指纯度不够,不是说加很多其他物质),还有为了艳红,加铁红粉的。冲浆泥料在细度上会出现很大断层,导致出现一些不正常或者夸张的“褶皱”。所以“十朱九皱”的说法,不要一根筋钻进去了,否则你就容易上当。我说或多或少的“褶皱感”是 由于朱泥 泥性密度高,气孔小 水分不易散发,所以只能用时间客服这个问题,再加上高收缩率,褶皱就会自然流露。这个和冲浆的一滩褶皱 是不一样的。(有兴趣大家可以 搜索下 顾景舟朱泥壶 王寅春款民国朱泥壶,体会下褶皱的自然流露)
所以,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原矿朱泥指的是:将朱泥矿破碎一定目数后,通常 是40目或者60目。筛分后加水陈腐,不加任何物质。

从历史明文记载,从朱泥特殊泥性不同于其他泥料,他都实实在在的 唯物存在,您要唯心 说这不叫朱泥,这太极耍的太大了。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7 02:03
鼎壶斋 发表于 2014-6-16 23:32
乔版快人快语,话糙理不糙,观点中立中肯。现场看到许的壶了,泥、工很到位,许工待人接物也谦虚诚 ...



唉, 怎么感觉你不是在谈壶,说壶;而是要纠结 紫砂买卖。有那么多抱怨和感慨吗?

你一说 乔版 说的中立中肯,又说许的壶真心不错。我想问你,你想表达啥?你这不是和稀泥吗?

还是那句话:卖壶的有千种卖点,买壶的也有千种理由,玩壶不易,且玩且珍重吧


又是是是而非 说些有的没的,你老要扯买卖做什么?不能单纯说壶吗?说泥料吗?

你说你 ,壶不说,在其他论坛说泥料也不重要,那你玩紫砂玩什么呢?你不如玩 橡皮泥 或者 买个瓷壶嘛,只要你觉得好看就行嘛。

玩壶 不要老是抱怨,觉得价格高,你可以选择不买嘛,或者不买贵的,选些性价比高,自己能承受的嘛。不学习,好的又觉得贵,然后抱怨,这个有什么意义?我只能说

你是斗士,是个对 物价不满的斗士,那在以玩为主的紫砂收藏是不适合的。

玩壶不难,多学习,少抱怨,珍重!

作者: 鼎壶斋    时间: 2014-6-17 03:29
dave0050 发表于 2014-6-17 02:03
唉, 怎么感觉你不是在谈壶,说壶;而是要纠结 紫砂买卖。有那么多抱怨和感慨吗?

你一说 乔版 说 ...

半夜看完你的回帖,兄的回复是句句金玉良言,醍醐灌顶,需要好好学习领会,尤其是我玩紫砂不玩泥料,我玩什么哪,我还真得好好想想。你说的什么和稀泥的、斗士等称号,我还真不敢当,你就自己留着吧,你在论坛的各种回复,已经充分树立了你斗士的形象,至于价格,我对紫砂价格满意,包括对房价也满意。 我只选择性价比高、自己喜欢的壶玩玩就可以了。  引用你的一句话,也是我的心声,紫砂也没什么神乎的,简单点玩,简单点欣赏就好了。我看好多人对你的回复都不回复了,我也休息眯着了。说的话不在一个频率,话说多了伤情,还挺累心,各自珍重,玩去吧。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7 07:59
dave0050 发表于 2014-6-17 01:40
老太极 这太极耍的。好吧,边看世界杯, 边说说我的理解, 简单点玩,懂点一般的紫砂知识,不 ...




文革后期前丁山无朱泥这种说法,
且目前发现的古朱无一件可以证明是在丁山烧的。

你说的是石黄泥
从古至今也没叫过朱泥
倒是近些年,,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7 09:05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引用的这句
明末 周高起云:“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石黄就是石黄
自古就未称叫朱泥
为什么没有立在我说的原矿之列
是因为他的用途。
说到此又想起了宋子那贴里的大红袍
大红袍是民国赵庄优秀红泥的一个特指
这称谓与俞国良有关。

这乱的
我也不知道这么说
你是否能懂。


作者: kgyyf    时间: 2014-6-17 10:53
我就看看
作者: dave0050    时间: 2014-6-18 21:26
老太极 发表于 2014-6-17 09:05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引用的这句
明末 周高起云:“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



这两天,实在工作忙,如果一般壶友这么回,我一笑了之拉到了,不浪费时间争论了。但诚实讲,我从你过往的帖子里,确实学到很多东西,我是敬你的。好吧,我认真回复下。
您这些回复至少有 一个概念转换 和  两点 概念错误

一,概念转换
你说:
文革后期前丁山无朱泥这种说法,
且目前发现的古朱无一件可以证明是在丁山烧的。

你说的是石黄泥
从古至今也没叫过朱泥
倒是近些年,,
看了通篇帖子的人,应该知道我是指, 原矿朱泥 这个泥的种类是存在的,他区别于紫泥,段泥,红泥不似你说的,根本不存在 原矿朱泥,
这里你慢慢演变成,说 这东西叫 法名称和命名原则,叫石黄泥。(更何况你这说法错的离谱)
这是无趣的,怎么叫是个“符号”和“标记”。
就好像,你和老外说我们这 有“鱼”,老外说,不对,没有鱼,从古至今只有 “fish”
二,概念错误
1.    你说的是石黄泥
我昏, 这个你是错的离谱啦,我引用明末 周高起 在《阳羡茗壶系》说:“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是 列举史料 反驳你说 从古至今无原矿朱泥的结论。
  但,历史资料中文人墨客形容朱泥称石骨或石黄,都只能从文饰的面上理解,并无实际之意义。因为石骨和石黄在陶土矿中有存在,但无半点类似陶土的性质,无可塑性,难以自然风化.倒是可以机械打碎球浆作为着色剂加到紫泥中。但呈色也并非朱红色而是亮紫褐色。要是单独运用石骨或石黄制作朱泥壶这是胡说八道。
都没半点 陶土的性质,怎么被你说这叫“石黄泥”?!荒谬,错的离谱!文人的形容不可在这样争论中作为结论,这个容易误导人的。
2.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引用的这句
明末 周高起云:“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石黄就是石黄
自古就未称叫朱泥
为什么没有立在我说的原矿之列
是因为他的用途。
前面一段,是关于 你概念转换的事,我已说出观点,不再啰嗦
主要针对 你后面说 为什么没有立在我说的原矿之列,是因为他的用途”
您又只说一半,打太极了。我帮你补充全了,你说是因为他的用途,是不是指 由于成型难早期他只做化妆土及日用陶瓷的粘结泥种使用; 甚至还有种谬论,朱泥遍地各地,把红砖 洗筛至100-160目就是基本朱泥,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指的宜兴原矿紫砂,更不是原矿朱泥。

好!关键的来了,朱泥到底是不是独立于其他泥种的 原矿品种呢?
首先怎么理解原矿,我理解 原生态不添加不调和的原生态。那么朱泥有原矿吗?答案是肯定的-朱泥是石脂泥,是千万年风雨侵蚀黄石溢下的石脂,因此都在石块底下或缝中存在。(下面一段是我珍藏的记录,是综合了宜兴陶手,炼泥高手,书上及网上资料)把原矿朱泥已经说的很透彻了,供你参看


在宜兴丁蜀镇区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朱泥原矿是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三种
黄龙山朱泥量最稀少.,分布在山顶黄石块与山体甲泥矿之间,厚度仅有几厘米,湿泥细嫩滑腻,烧成品形体较稳定,壶表无油亮光泽。赵庄朱泥是赵庄红泥的共生矿,夹在红泥块中,显油脂泥状,原先存量较大,当时作为日用陶瓷的粘结泥种使用,浪费巨大,现已十分稀少,烧成品晶滢光亮,红艳剔透,十分可人。
小煤窑朱泥是任墅小煤矿和陶土矿的中间物,存量稀少,随着十几年前对小煤矿的关闭,此朱泥也彻底绝产,该朱泥矿物单一,偶夹有小粒石黄石红粒子,泥料成品走型大,壶表亮度有限。
三种朱泥都呈土黄色,烧成后都呈鲜红色,三种朱泥都没有砂性,其中黄龙山朱泥和赵庄朱泥都可以通过200目滤布,小煤窑可通过400目以上滤布。
三种朱泥成品表面都易起绉,但黄龙山和赵庄两种朱泥制作工好的话能不起绉,但小煤窑朱泥成品或大或小必起绉。这与泥种的颗粒大小有关联
朱泥属于陶中嫩泥,矿物组成由伊利石,胶岭石,高岭石,水云母,浅色赤铁矿等组成,而紫泥和红泥属于陶中甲泥,其矿物组成由伊利石,高岭石,石英,云母,赤铁矿,针铁矿等组成。
朱泥成品比红泥成品红绝许多,过去紫砂一厂.二厂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只能在炼泥时添加铁红增加成品红艳度


作者: 君临天下    时间: 2014-6-18 22:38
老太极 发表于 2014-6-17 09:05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引用的这句
明末 周高起云:“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

老太极兄好啊!记得那年在宜兴聚会的时候,听潘持平老师说过泥料这事,当年顾老很不容易找到一点石黄,然后潘老师说他去找找看,弄不好能找到很多,结果在一厂的仓库里找一下午就找到一小块,当时也是有盟友问起朱泥一事他说起的,对朱泥我也一直疑虑,为什么一厂没出过朱泥,一厂以前基本上控制了丁山的泥料了!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8 22:56
本帖最后由 老太极 于 2014-6-18 23:02 编辑
dave0050 发表于 2014-6-18 21:26
这两天,实在工作忙,如果一般壶友这么回,我一笑了之拉到了,不浪费时间争论了。但诚实讲,我从你 ...




你这说的不还是石黄嘛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你才能明白。

朱泥是文革后期以来对此类壶的一种特指
之前丁山是没有“朱泥”这种称谓的。
文献你也引用了
还要怎么说你才能懂。
而且我也告诉你
至今宜兴无一窑口可以证明烧过老朱
也就是说没有一把老朱
现在能够考证是在宜兴烧造的。
谈到原矿
是指做壶的砂料原矿
这点你说的很对
因为他的用途
石黄不在此列。
目前公认的宜兴的紫砂泥料就是紫泥红泥缎泥
没有其他泥料之说。
关于当代发现的降坡泥
可以称之为紫砂原矿泥料
但由于发现使用较晚
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他的宜茶性。

一个连文献都没有提到
文革后期之前丁山都没有“朱泥”的这种叫法
也没有一人在做所谓的朱泥壶
你说现在这朱泥原矿标本是从何而来的

,,,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14-6-18 23:01
君临天下 发表于 2014-6-18 22:38
老太极兄好啊!记得那年在宜兴聚会的时候,听潘持平老师说过泥料这事,当年顾老很不容易找到一点 ...



想想现在满大街都是朱泥原矿标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14-6-18 23:03
这个问题大家都别争了。关于朱泥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可以非常坦诚的说,许卫良是我至交,以我站在至交立场上的想法:

1.我并不希望爱好者、经营者们把他捧得太高,这只能有助于他的心气,但无助于他的进步(以前佛山的那个是标准的前车之鉴!)。
2.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许卫良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进步,这话我说出来对所有盟友负责的,但是,无论是爱好者还是我,甚至卫良自己,都在后续的时间内,找到之前作品的不足。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该把话说死。
3.无论自己作品品质上升和下降,都是以自己作为模版反复考量和对比的,自己永远是对比的竞争对手,但不应该加入其他人。

或许,有一种很侥幸的想法,就是我希望许卫良3年后,看回今天他的作品,是一种欣慰,那个时候的他会说,当年我的东西也很出色的。听见这样的话,才是我们大家都希望见到的。毕竟,许卫良是联盟陶手工作室的头牌,他走的每一步,某种程度上,也代表联盟的水平提升与下降。

此贴就此锁帖。无谓做争执,意义不大。朱泥壶的概念,我会在日后跟大家慢慢的道来。敬请关注联盟。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