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对紫砂器“工”和“艺”方面的一些个人见解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7 00:37
标题: 对紫砂器“工”和“艺”方面的一些个人见解
09年的上半年过去了,我的一些预言,大部分都兑现成为了事实。但近期忙于做生意,少有空闲安静下来写东西,今天周末,还是起草写一篇东西吧,希望大家能从文中受益,即是我的荣幸。

紫砂壶器的“工”和“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我通过这10年紫砂器的收藏,逐步理出了一些属于我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就是“工”和“艺”在结合前是可以分拆开来逐一探讨的。

艺是什么?“艺”可以理解为原始题材创作、美学底蕴、对壶器整体结构把握等方面的知识层面的概念。艺是工的指挥官!
但即便拥有了艺,手上无工,也等同于无米之炊,是硬伤。有艺而无工者,往往要找代工。

工是什么?工可以理解为概念兑现、将思想、计划实施直至完成成品。工是艺的执行者!
即便有很强悍的手艺,如果制壶者的眼光只有那么短浅、思想格局只有那么小、思维方式只有那么局限,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是不会有大前途的,这样的匠人沦为他人的代工手者比比皆是。

工要得到艺的层次的质的提升,需要加深对传统的理解,对美学的追求和研究,或许,当你把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交给一些“钳工”,让他们对着攀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加深对美的理解,对壶的理解,他们缺少的可能就是这些实物攀模资源,他们缺少的也可能是严格督导他们工作、提升他们作品品质的优秀经纪人。
反之,艺者要加强工的精湛,手上的硬功夫是需要长年累月的高强度的反复锻炼,并不是说聪明的艺者就能掌握强悍的工,这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

我有非常认真的看过一些一厂老工艺师到普通技工的厂版作品,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作品经严师督导,做法很正统,规规矩矩,手法非常的
我并不认可老一厂高工名师的作品在艺上就一定很美观,反之,我认为老一厂工艺师以前很多的作品在现代审美学上都是说不过去的,有些器型形状古怪甚至丑陋,线条呆板僵硬,毫无灵气可言,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如果换了新泥料做,壶底换个陌生名字,估计新生代紫砂爱好者是肯定不会光顾的。

反观当代很多的所谓民工作品,作品器型很漂亮,线条柔美,比例协调,过渡自然,让人过目难忘。但打开壶盖之后,看做法就总觉得有点小失望,要么觉得不够挺刮,要么推墙挂底的功夫觉得不太精到,在么就觉得壶在每个角度的“面”没有规出来,确口气的样子。

有些同好私下跟我探讨过,就艺而言,一把真正的好壶就如书法上的挥洒,一笔带过,无精工修饰,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的大线条为之精品。这个观点,我个人并不否认,但也不是全盘接受,我可能会增加一份属于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一个比例协调大气的架子上,构筑出完美的精工。

为了要结合这些,日后在壶品的选择上,甚至在我的签约陶手的要求上,我都希望他们的新作品能尽量的满足工和艺的要求。

关于艺方面,能够写的东西太多,我自己目前组织出来的还不够全面,我就发一些工方面的图片,仅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在联盟玩的陶手们,这贴能对你们有帮助。
作者: 等待彩虹    时间: 2009-6-27 00:41
沙发
作者: 紫砂恽味    时间: 2009-6-27 00:50
好贴就要顶。。
作者: 丝丝不烦    时间: 2009-6-27 00:50
好贴就要顶。。
紫砂恽味 发表于 2009-6-27 00:50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7 00:56
曲壶:工与艺的完美结合
martin0571 发表于 2009-6-27 00:43



曲壶的工并不完美
理由很简单,我上手过的曲壶,连哈夫线都没有清理掉
作者: 壶懂我    时间: 2009-6-27 01:07
我顶
点,线。面。倒角。卷脚。是鉴别一把好壶在对工上而言是基本要求

你乔大已经把紫砂工艺理解的很精透了
佩服。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7 01:11
我顶
点,线。面。倒角。卷脚。是鉴别一把好壶在对工上而言是基本要求

你乔大已经把紫砂工艺理解的很精透了
佩服。
壶懂我 发表于 2009-6-27 01:07



在壶懂我大师面前,我不敢叫板..........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7 01:14
曲壶只是在照片上看过,从未上过手。真是这样,实在遗憾!
我一直认为,曲壶具有现代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审美取向,可算是创新壶型的佼佼者,在近代紫砂应有一席之地。
martin0571 发表于 2009-6-27 01:10



曲壶就艺而言,绝对是一面当代新紫砂器中的旗帜

但如果当代有人纯手工复制出曲壶,那就要另外开一个话题探讨了
作者: 别人    时间: 2009-6-27 01:33
学习了
作者: 难得壶途    时间: 2009-6-27 07:43

作者: 大灰狼    时间: 2009-6-27 07:45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9-6-27 08:31
受益非浅
作者: 梅逸    时间: 2009-6-27 09:08
好好听听。
作者: ojc1437    时间: 2009-6-27 09:22

作者: 泥響茶香    时间: 2009-6-27 09:23
曲壶:工与艺的完美结合
martin0571 发表于 2009-6-27 00:43
gon模具的东西  无工可言
作者: royroy    时间: 2009-6-27 09:35
乔大的文章都会带领我们对紫砂有更深层次地理解!感谢乔大!
作者: 五湖    时间: 2009-6-27 09:58
了解了解!
作者: 草原    时间: 2009-6-27 10:03

作者: 艺海    时间: 2009-6-27 10:05
我顶
点,线。面。倒角。卷脚。是鉴别一把好壶在对工上而言是基本要求

你乔大已经把紫砂工艺理解的很精透了
佩服。
壶懂我 发表于 2009-6-27 01:07

作者: 还是光阳    时间: 2009-6-27 10:08
值得学习的好帖啊。
作者: 平常茶    时间: 2009-6-27 10:16
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
作者: 天道    时间: 2009-6-27 10:38

作者: 梦回唐朝    时间: 2009-6-27 10:50
还是乔大专业啊,哈哈,顶了...
作者: 搜狐    时间: 2009-6-27 11:16
学习好贴
作者: 仗剑远游    时间: 2009-6-27 11:19
多看大哥的贴再买壶太省钱了!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6-27 11:32
看来,老大最近的确很忙。我怀疑这篇文章就是代工的。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7 11:32
看来,老大最近的确很忙。我怀疑这篇文章就是代工的。
平常心 发表于 2009-6-27 11:32



今天凌晨花了2个小时了
作者: 司马茶    时间: 2009-6-27 11:46
好贴,学习,赏!
作者: 庐州一木    时间: 2009-6-27 11:51
再一次学习了,谢谢老乔!
作者: 陳師    时间: 2009-6-27 13:17
用心成長自己,也長養他人紫砂智慧的好版主,感謝您.
作者: 别人    时间: 2009-6-27 13:17
看文字难以理解之处比比皆是啊,乔老何不做视频呢?[em49]
作者: 大安    时间: 2009-6-27 15:43
紫砂的精品贴,我给你加个"精".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09-6-27 16:19
跟着学,谢谢老乔。
艺上面的文化附载对工是苛求的,
壶做千遍其理自见,有时停停,跳出来一下,对陶手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一个坎儿就是越做越觉得自己做的壶还不如从前,这时一定要坚持,
其实你已是在进步,离好手只是一步之遥。
“工”只是利用的手段,能驾驭她,收放自如,就是好工。
“艺”就是心中有的问题了,自己对壶形的理解,多接触其它艺术门类,触类旁通。
作者: 迷糊浪人    时间: 2009-6-27 17:07
跟着学,谢谢老乔。
艺上面的文化附载对工是苛求的,
壶做千遍其理自见,有时停停,跳出来一下,对陶手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一个坎儿就是越做越觉得自己做的壶还不如从前,这时一定要坚持,
其实你已是在进步,离 ...
老太极 发表于 2009-6-27 16:19


作者: 难得壶徒    时间: 2009-6-27 17:49
好文章,顶
作者: ADONG    时间: 2009-6-27 21:27
图文并茂,好!
作者: 紫气东来    时间: 2009-6-27 22:30
讲的好!但是照片上的字看不清楚.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09-6-27 22:46
讲的好!但是照片上的字看不清楚.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09-6-27 22:30

点击图片再看会好些。
作者: PN福茗    时间: 2009-6-28 00:14

作者: wdf    时间: 2009-6-28 07:3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艺,形而上者也;工,形而下者也。
无艺则道不现,无工则器不成。
作者: laowu    时间: 2009-6-28 12:55
认同乔丹的观点。在网上能写出这种水准文章的也只有乔丹了。
作者: 壶叟    时间: 2009-6-28 14:17
我觉得乔丹不应该什么事都拿钳工说事.《做人要厚道》
作者: stdgz    时间: 2009-6-28 23:23
谢谢,学习了。博吾开业我们见过面。
作者: 璟鈺堂    时间: 2009-6-29 00:33
好文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9 08:20
认同乔丹的观点。在网上能写出这种水准文章的也只有乔丹了。
laowu 发表于 2009-6-28 12:55




感谢曙清认可
其实,你们都比我强,这个我非常清晰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9 08:21
谢谢,学习了。博吾开业我们见过面。
stdgz 发表于 2009-6-28 23:23



兄客气了,期待下次会面
作者: 鲲灏    时间: 2009-6-29 13:41
图文并茂!说得透彻!
作者: 老二壶    时间: 2009-6-29 18:13

謝!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9 20:19
感谢大家。

最近真的写不出什么东东了.........
作者: 我爱GC    时间: 2009-6-29 21:30
艺是工的指挥官,完全赞同。
就这片文章而言,感觉老乔写的太潜,刚触及到点实质的东西就没有了。
就倒角而言,我以前做车工的时候师傅常说“车工不倒角三年白学”
就倒角的技术难道而言,要看怎么去理解,正常的壶盖口的倒角,大部分的陶手都能做的很好,不是什么技术活。
但在壶体外表的,线条上的倒角就非常的见功力了。在圆形器上一般见不到。
主要是筋囊器和方器上,特别是方器的每根线条的倒角就非常的体现功力,而不是一般陶手所能做到的了。
方器的个人理解是,方中预圆,壶是方的线条是直的,但不能抓着刮手。
整体要立起来,提拔而不失圆润。而圆润的体现就在线条的倒角上,不能过,过了就不能体现壶的精神,倒角潜了,就会伤手,用起来也不舒服而且,整体壶的感觉会硬。
以上个人的一些粗浅观点,望指正。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29 21:50
我和小朱就倒角的理解有点不同

首先,倒角倒出来的结果是能够倒出一个折面,而不是一个弧度,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以前接受过一厂严格训练的艺师很多都能做到。反观未经受过训练的民间陶手,很多都不掌握这项技术

倒角的面,在很大程度上和身桶、流/把/纽的近似,虽然不属于艺的范畴,却是精工的体现
作者: 六堡    时间: 2009-6-30 09:56
用心成長自己,也長養他人紫砂智慧的好版主,感謝您.
陳師 发表于 2009-6-27 13:17

值得信赖。
作者: 怡情养性    时间: 2009-6-30 11:39
受益非浅
作者: 暮寒    时间: 2009-6-30 11:46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30 11:49
用心成長自己,也長養他人紫砂智慧的好版主,感謝您.
陳師 发表于 2009-6-27 13:17




兄太客气了

我知道台湾会员访问的速度很慢,这个问题,恐怕要到7月底了......
作者: bsgong    时间: 2009-6-30 11:50

作者: 探春    时间: 2009-6-30 12:31
紫砂论坛里少有的好贴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6-30 12:33
紫砂论坛里少有的好贴
探春 发表于 2009-6-30 12:31

作者: 梦回唐朝    时间: 2009-6-30 14:38
个人理解是工即精雕细琢,费时费工,艺需要多方面修炼,讲究厚积薄发,能够体现作者对美对形体的理解,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呵呵,乔大,俺乱说的啦,哈哈哈哈。。。
作者: 草庐散人    时间: 2009-6-30 17:40
照片拍得非常到位!壶也确实行棒!全手工身桶,解说更加一流,高手高手高高手
作者: LZXLDGA    时间: 2009-6-30 20:54

作者: HUHU123    时间: 2009-7-1 04:32
好贴
作者: 自由散漫    时间: 2009-7-1 16:19
惨了,看了手上的所有壶,好象没有找出一个倒角来,失败啊
作者: 养壶斋    时间: 2009-7-1 17:43
强烈学习中!!!
作者: 华云轩    时间: 2009-7-1 19:59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7-2 08:59
个人理解是工即精雕细琢,费时费工,艺需要多方面修炼,讲究厚积薄发,能够体现作者对美对形体的理解,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呵呵,乔大,俺乱说的啦,哈哈哈哈。。。
梦回唐朝 发表于 2009-6-30 14:38



工是可以依靠长期锻炼磨出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的思想惰化等,工可进也可退

艺是人的艺术修为、美学底蕴、对事物的接受和认可等,也是人的境界、格局的体现。艺不是通过锻炼就可以拥有的,往往是通过一些机会接触到一些高层次的思想或事物之后就可以得到精进。所以艺的提升耗时,很可能只在一瞬间。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没有接触到什么好东西,没打算吸收什么好思想,那艺一辈子都不会得到提升。

所以,工和艺一样重要,缺一都不可。
作者: 芝麻超人    时间: 2009-7-2 09:02
好猛啊..........学习
作者: 云雾烟岚    时间: 2009-7-3 19:14
这个贴子“中”!
作者: 泥響茶香    时间: 2009-7-5 09:20
此言差矣,模具壶也能体现一个陶手的功力。看功力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并不是主要的。
psx110 发表于 2009-6-28 09:46
有些名器是用来讲的 有些名器是用来看的  有些名器是用来玩的  还有些名器是用来想的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09-8-6 12:29
个个都是高手呀!学习了
作者: 壶一乐    时间: 2009-9-5 13:31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09-9-20 00:55
每学一次就增多一分知识。
作者: 迷壶壶    时间: 2009-9-20 18:00
学习中 很好的教材
作者: lchangm    时间: 2009-9-20 18:05
复习
作者: 实用砂壶    时间: 2009-10-25 09:45
多上点图解工和艺。受益匪浅。
作者: 忆壶香    时间: 2009-10-29 00:50

作者: 恩德撒    时间: 2009-11-6 23:54
多看大哥的贴再买壶太省钱了!
仗剑远游 发表于 2009-6-27 11:19

达到乔大眼光的壶,不会省钱的
作者: 难得壶途    时间: 2009-11-7 10:35
又温习了一次。
作者: 南柯一梦    时间: 2009-11-12 13:55
学习了
作者: 紫砂小米    时间: 2009-11-13 20:55
这个倒角讲得好,手工不手工先不说,做壶师的敬业程度倒是能看出来了
作者: 壶中乐    时间: 2009-11-14 15:29
受教。
作者: 松风竹雨    时间: 2009-11-19 21:55
学以致用的好帖,看后随想:管理学上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制壶不也如此!
作者: 雪初    时间: 2009-11-26 21:16
学习了
作者: 老鹏    时间: 2010-1-27 20:45
好贴就要顶
作者: jacksunny    时间: 2010-1-27 20:55
今天凌晨花了2个小时了
,凌晨都不睡觉,到了外地兴奋的不行了,呵呵
作者: 湛悟斋    时间: 2010-1-27 22:16
有思想,有见地
作者: CZMD    时间: 2010-1-28 13:02
知识性的贴,顶
作者: 一茗倾心    时间: 2010-2-2 02:39
学习了!
作者: 梅子青    时间: 2010-3-9 15:30
我顶,[em49]
作者: 卧南山    时间: 2010-3-11 20:47

作者: 草原壶言    时间: 2010-3-20 11:15
学着好过瘾,好贴
作者: lijingxian    时间: 2010-4-3 18:09
本帖最后由 lijingxian 于 2010-4-3 18:27 编辑

喜欢 喜欢 2009年的贴不沉水 经典 经典  再顶起来  
个人感觉 这贴还差一点点  
差什么呢  这贴只说了 工和艺 这两者之间还应该把 功 写近来
  工是练习 功是处理细节
不断做壶不断的临摹是打基础阶段也就是工的阶段
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注意壶的结构安排 各组件的细节处理  功力的积累阶段
艺 那是悟出来的 从那里悟 我相信是从功+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知识面+外界各因素  
你只有喜欢一样事情了 才有动力不断的重复 在重复中发现那些需要进步 那些需要省略  在重复中积累的东西爆发出来就是艺术 厚积薄发 也许就是这样
小弟片面认知
作者: 圓夢    时间: 2010-4-9 09:20

作者: magealexia    时间: 2010-4-12 19:47
倒角这个东西,还真不太好理解,尤其是涉水不深的人。张见识,不过看自己的壶,有时候还是看不出来太多的眉目,愁啊
作者: zxc6006    时间: 2010-6-9 12:38
再细点
作者: 寒江渔夫    时间: 2010-7-18 11:06

作者: 岁寒三友    时间: 2010-7-18 18:06
看懂工,读懂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
作者: 康少    时间: 2010-7-19 00:25

作者: 楚韵    时间: 2010-8-3 17:59

作者: 笨笨lxh    时间: 2010-8-23 16:42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