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448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溪刻四方帽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6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
发表于 2010-6-6 20:45 | 只看该作者
书法极好!
最后一图
颇堪玩赏!
深字的三点水,起伏含蓄,功力深厚
放在民国书家墨迹之中,也是上品!
兄之佳藏,羡慕不已!
3#
发表于 2010-6-6 20:46 | 只看该作者
东溪是何人?
兄应该由背景资料吧?
还请赐教!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1:05 | 只看该作者
东溪是何人?
兄应该由背景资料吧?
还请赐教!

奉橘 发表于 2010-6-6 20:46
谢版主点评!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1:09 | 只看该作者
【赵松亭】(1853-1934),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实业家。早年从师邵夫迁,勤奋好学。艺成后擅长「仿古」类作品,其《竹鼓》、《汉韵》、《掇球》、《仿古》等壶端庄圆润,浑厚古朴,圆中带韵,韵中带秀。曾受聘于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澄处,所制《书画仿鼓》、《羊盖扁鼓》、《折身圆壶》、《紫砂瓦形枕》等细腻简练,舒展大方,自制.自画、自镌、自刻,自成一格。清末至民国初年开始参与经营,以出口外销壶为主要特色。
  民国十四年(1925年),战乱之后,赵松亭自筹资金,重建龙窑,定名为《复兴窑》,开厂设坊,烧制《贡壶》系列,供应茶坊氿肆,并独步沪上二十个国家租界,销往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宜兴著名实业家。
  赵松亭,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一户饱学之士,清贫秀才家庭。赵松亭出生时,赵家家道中落。赵父曾为私塾先生,以办私塾教学度生计。赵松亭一出世,赵父亲自负责对其教育培养。赵松亭自幼从父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经》、《治家格言》等,自幼随父学诗文,学绘画,学练书法,至少年时,赵松亭又在蜀山「东坡书院」授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等。赵松亭聪敏好学,宜兴知县每月考核生员的优劣,赵松亭总是名列前茅。在其父严格督导下,赵松亭每天学时归来,先练毛笔,后画人物。其父见他颇有绘画天赋,书法亦不差,期盼赵松亭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画师,或承家业。
  赵松亭16岁,其父亡,画师愿望落空。为减轻家庭负担,赵松庭拜上袁村上较有名的紫砂艺人邵夫迁为师,学习紫砂制壶技艺。邵夫迁,世袭祖制,为「邵家壶」嫡系传人之一,所制紫砂花货、光货都有一套。赵松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艺,长年五更入寝,黎明即起,苦练基本功。至艺学成,赵松亭所制的《竹鼓》、《汉韵》、《掇球》等基础工夫已经十分扎实。
至清光绪年间,赵松亭成家立业,虽然每天制壶不止,但生活十分清苦。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紫砂市场情况好转,赵松亭所制《仿鼓》、《竹鼓》端庄大度,圆净光洁,受人喜爱。至清光绪七年(1881年),仿造古器之风盛行,赵松亭逐制成成名作《隐角竹鼓》。此壶一出,赵松亭声明大振,引得村上常为赵松亭师傅邵夫迁制壶刻字的客师吴月亭的注意和青睐。吴月亭,艺名竹溪,有一年制作紫砂花货竹饰器的本领,又有一手刀法纯熟的镌刻工夫。吴月亭见赵松亭《隐角竹鼓》造型别致,十分推崇。赵松亭趁机向吴月亭提出,要吴月亭帮他壶上刻字,吴月亭爽快地答应了。此后,赵松亭和吴月亭往来十分密切。
  赵松亭又进一步提出︰要拜吴月亭为师,学他的镌刻本领。吴月亭见赵松亭聪敏好学,亦知道他自幼学画学书法,十分愿意教他,但不肯以师徒名份相称。于是,赵松亭逐与吴月亭成为忘年之交,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逐成莫逆之交。吴月亭教他刀法的运用和技巧的表现,也教他「单刀」、「双刀」、「清刻」、「空刻」,赵松亭凭着自幼父教的绘画书法功底,没多久,就学会了镌刻本领。并因他常在家门前溪头东写图作画打稿而起了艺名「东溪」,凡在壶上镌铭落款,均用「东溪」艺名。这两门技艺的学成,为他以后紫砂技艺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声誉日隆的赵松亭受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澄之聘,至吴府仿造古器。在吴府,赵松亭历观吴大澄所收藏的钟鼎古物及各种古陶瓷器,先摹仿古器,然后即自行创制紫砂茗壶。赵松亭这一时期所制茗壶,其款式浑朴雅致,简洁明快,并于壶上自刻自画,留下许多传统经典之作。
  在吴大澄府上,赵松庭精制之品《紫砂瓦形枕》可谓填补了紫砂品类之空白,这时紫砂枕,高11公分,宽14.8公分,上呈圆弧形,下呈平形,两侧留有圆孔,枕侧气孔上方刻「雪香外史倩东溪制」。一面题诗,一面刻画。题诗的一面,刻有两首五言律诗,洋洋洒洒各80个字。刻画的一面,一幅刻绘「慊慊思妇对荷伏石凝思图」,一幅刻绘「慊慊思妇袖手傍几静坐图」。赵松亭在创制这对《紫砂瓦形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了紫砂艺人精湛高超的传统技艺,而且在构思作画,镌刻技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层次,留下了不可多得,可以说是紫砂历史档案中非常宝贵的经典传世之作。它必将启迪后人发奋进取,刻意创新,不断攀登;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赵松亭在吴大澄府上创制茗壶,文玩各式,声名卓著,使他在见识上更长一层。赵松亭利用吴大澄与沪上客商做古董生意的机会,自己亦经常与沪上客商洽谈,使他萌发了经营紫砂的念头。
  清光绪二十年(1984年)年底,赵松亭坚辞吴府继聘的要求,回到宜兴上袁村,开始筹划经营紫砂陶的准备工作。他一面自己做壶,一面物色制壶好手,亦一面开始订制人家的茶壶,自己租窑动烧。赵松亭日夜忙碌,在几年中顺利地为沪上客商完成了一批批茗壶的订购订制任务,使他的经营有了一个顺利的开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松亭亲授年满16岁的儿子赵廉太技艺,将自己的制壶技艺尽心传授。赵廉太(1889-1953年)师承父传,得赵松亭亲传,长期仿制古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松亭在上海订制一批出口南洋外销壶,回上袁后,即聘请一批紫砂艺人到自己做仿制壶,其中邵步云(又名云甫)、储铭、郭其林、潘石根等为有名技师。其中制壶名匠储铭(1881-1937年)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时年25岁,以制《紫砂洋桶》崭露头角。自1906年起为赵松亭制作出口《独钮洋桶》至泰国,深受泰国人士欢迎。至民国初年,赵松亭先后研究各种釉色,各种紫砂泥色,并施用贴花、挂釉、加彩技法,并先后获得成功。
  民国13年,军阀混战,陶工疏散,紫砂陷入低谷,窑场呈停顿状态。民国14年下半年,赵松亭投入自己所有资金(并筹集其它资金)重建龙窑,定名「复兴窑」,并烧制「贡壶」系列。经过二年呕心沥血,日夜奋战,赵松亭不但站稳脚根,制品供应茶坊氿肆,并将业务发展到沪上所有租界,独占鳌头。沪上租界内全部订制赵松亭的「贡局」系列壶,「贡局」系列壶,转手出口,且供不应求。赵松亭亲自监督制造,并巧妙利用人们仿古心理,或刻或铭,或印或款,叫作坊客师及儿子赵廉太仿制各式朱泥小品,红泥小品。遗下传世品中。「贡局」、「顺治贡局」、「雍正贡局」、「乾隆贡局」,《仿古》、《贡壶》、《龙凤印》等款式水平壶,有很大一部份为赵松亭订制、监制之品。赵松亭高兴之余,亦有亲制品混杂其间。当时蜀山,上袁有很多名艺人参与仿制贡壶系列。赵廉太、王寅春、潘石根、郭其林、邵步云、沈孝陆、邵茂章等都是制水平「贡壶」的好手。赵松亭的水平「贡壶」壶表面或不作处理,或用包全片包口沿,盖沿壶脚等处。
  至三十年代初期,赵松亭的生意越来越大,经营规模亦越来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各家店号,厂家纷纷仿效。赵松亭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厂房规模有四十多间,制品成型工人有几十名,可谓是经营有方的紫砂大户,名副其实的实业家。
  民国23年,辛劳一生,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的紫砂艺人、紫砂实业家赵松亭逝于宜兴上袁村,享年81
6#
发表于 2010-6-6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7#
发表于 2010-6-7 00:5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详实的资料
感谢!

8#
发表于 2010-6-7 09:1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0-6-7 09:2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学习
10#
发表于 2010-6-7 09:59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学习了
杨冬 发表于 2010-6-7 09:11
11#
发表于 2010-6-7 10:06 | 只看该作者
气势爽健
12#
发表于 2010-6-7 10:47 | 只看该作者
5# sjhnc
研究深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3:00 | 只看该作者
谢何兄!
14#
发表于 2010-6-7 13:36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6-7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8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