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纸上谈砂录 [打印本页]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00
标题: 纸上谈砂录
本帖最后由 静安 于 2010-10-3 21:04 编辑

纸上谈砂录
  接触紫砂不过半年,于此中之道可谓一知半解而已。往日随手所记,今日看来往往顿生今是昨非之感。然今天在联盟群中见到乔丹兄为联盟之发展,疾呼,呐喊,其情可感,遂不揣冒昧,将以往的零星笔记整理出来。静安自知学疏才浅,但这就是我现在的真实水平,一来是留作备忘,二来是为联盟的繁荣多少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还请方家指正。
第一:
  紫砂壶(器具)之能出现,是由于它的内容;
  紫砂壶(器具)之能流传,是由于它的内容与形式的共美。
第二:
  紫砂之所以实用,取决于其矿物质独特的分子结构,骨料级配,而不是取其化学性质。否则,紫砂土便不仅仅是作为盛茶之器皿,而是入《本草纲目》了。故,凡遇或直接、或暗示紫砂之保健功能者,一律绕行。
第三:
  目前而言,与其他行业一样,紫砂壶商们在紫砂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环节往往利润最大,这很正常,我们都应该、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壶商们也要为紫砂行业的发展负责任。只是不知道,是否担得起呢?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01
本帖最后由 静安 于 2010-10-3 21:03 编辑

第四:
  紫砂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能与五千年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人雅趣,士大夫情怀,通过能工巧匠之手,在这一件小小的饮茶器皿上,表现出合乎礼法和承载道统的造型、色彩、节奏和气韵。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01
本帖最后由 静安 于 2010-10-3 21:02 编辑

第五:
  紫砂也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谢稚柳老先生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己不能画者,便不能很好地欣赏别人的画。书画如此,用在紫砂上,应该也可借鉴此语。只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要会做壶,但是,制作的工艺环节、流程方面的知识,还是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才好。
  不上丁山者,难与言紫砂也!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02
本帖最后由 静安 于 2010-10-3 21:02 编辑

第六:
  大师往往性急。
  器物之所以成为文物,艺术品,起作用者,唯时间也。时间的流逝,文化地积淀,让后人们从这些当世的寻常之物上,看到前人的审美趣味,文化形态,也直接地触摸到流逝的时光。远古的礼器、祭器,皆出于工匠之手,可曾闻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位大师、国工之手?当世时便急急忙忙地称大师,典型性急躁也。
  大师还需后世评!

作者: 黑眼圈的绵羊    时间: 2010-10-3 21:08
本帖最后由 黑眼圈的绵羊 于 2010-10-3 21:09 编辑


支持原创。给茶叶咯

作者: shouji1234    时间: 2010-10-3 21:11
不懂,也给茶叶!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11
谢绵羊兄鼓励
作者: hutugui    时间: 2010-10-3 21:14

作者: 小强哥    时间: 2010-10-3 21:16
静安兄又有好文!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17
shouji1234 兄,谢了。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10-10-3 21:27
欣赏,请静安兄继续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1:36
荷塘兄这么说,令俺羞愧难当。
作者: polodmy    时间: 2010-10-3 21:52
学习
作者: 东天快乐    时间: 2010-10-3 21:59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2:58
本帖最后由 静安 于 2010-10-3 23:02 编辑

第七:
  与“错彩镂金”的(形式)美比起来,宗白华先生更为推崇“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自然、情感)美。
  紫砂的自然美,既包括了材料的“天然”、“原矿”因素,更包含了制作者自发、自为、自觉地艺术创作冲动。惟其如此,才能创作出精品。
  厂壶,目前(甚至今后)之所以难成为精品者,就在于它是按照工业标准、流程生产的商品,其间很难实现作者表现自我的创作理想。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3 22:59
第八:
  观蒋蓉的花器,与杨柳青、杨家埠的年画,陕北的剪纸,虎头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处,洋溢着浓郁的世俗生活的烟火气息。所以,紫砂的美,不仅仅在于和谐的形式,更在于作者内心的情感。

作者: zhy791224    时间: 2010-10-3 23:28

作者: 梦生    时间: 2010-10-4 06:55
我超喜欢楼主这句。“观蒋蓉的花器,与杨柳青、杨家埠的年画,陕北的剪纸,虎头鞋,有异.。。。。。。式,更在于作者内心的情感。”受教了。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4 09:13
回复 winster 的帖子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4 10:06
第九:
  老庄讲自然,根本否定艺术:“机巧之人,必有机巧之心”。但老庄的哲学,却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不尽的源泉,体现在茶道、紫砂上,尤其如此。这大概实在是大大出于老庄之意外的。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4 10:09
第十:
  养壶之要者,润也,非亮也。润,可以让人联想到灵动,活力。润,其实是鲜活生命的律动。

作者: wzk321716    时间: 2010-10-4 10:16
拜读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想给茶叶,还不知道怎么给。
作者: wzk321716    时间: 2010-10-4 10:17
静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得尔后能安---静安
作者: 方园    时间: 2010-10-4 10:44
好文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4 10:57
静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得尔后能安---静安
——————————————
谢wzk321716 兄!
作者: 黃二強    时间: 2010-10-4 11:31
持壺泡茶時的人,其心靜皆為隱士,給兄推一下。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4 15:50
第十一:
  传统艺术之高明者,必能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以“鱼华龙”壶形为例,鱼为实,易为之;龙为虚,最难做。必得妥善处理,方能为佳品。余曾见下品者,鱼为写实而毕肖,一鳞一唇,栩栩如生;龙则写意,朴茂浑然。鱼龙分看,俱是佳品,合则颇不相类也。

作者: 子夜昙花    时间: 2010-10-4 15:58
wzk321716 发表于 2010-10-4 10:17
静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得尔后能安---静安

诶。。。。有意境
作者: magealexia    时间: 2010-10-4 17:22
今年4月我们这边开了一个紫砂会,我也去了,见到一位60来岁的大爷,非常激动的握住一位30多岁的人的手,称呼其“大师”,人家其实挺不好意思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0-7 12:57
第十二:
  张守智教授与汪寅仙合作的《曲壶》,堪称经典矣。坊间美誉既多,然余观此壶,脑海中萦绕着的总是那不知哪里是始,哪里是终的线条,总是联想到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以及梵高笔下那神秘的星云。
  民间能工与学院教授的合作,或许是紫砂走上艺术殿堂的一条捷径?

作者: 云门陶歌    时间: 2010-10-7 14:37
言简意赅,精辟之论,学习了
作者: gsbbb    时间: 2010-10-7 15:20
好文,给茶
作者: 孤月问心    时间: 2010-10-7 15:20

作者: 淡定D    时间: 2010-12-19 01:20
欣赏和支持第三 第五条
作者: yan    时间: 2010-12-19 01:28
静安 发表于 2010-10-3 21:02:02
第六:
  大师往往性急。
  器物之所以成为文物,艺术品,起作用者,唯时间也。时间的流逝,文化地积 ...

支持第六。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2-19 01:34
回复 yan 的帖子


作者: 老花猫    时间: 2010-12-20 12:54
精辟之论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2-20 12:56
回复 老花猫 的帖子

花猫兄过奖

作者: lyg    时间: 2011-2-19 23:12
[attach]385294[/attach]
作者: 清风牧云    时间: 2011-2-21 15:34
  来学习
作者: 曼生堂    时间: 2011-3-18 00:00
回复 静安 的帖子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